第(1/3)頁 回到家中,馮紫英倒也沒有隱瞞什么,老老實實的向母親稟明了喬師的意圖。 大小段氏一聽是喬應甲提出來的,都格外重視,而且聽聞是東昌府知府沈珫嫡長女,比自己兒子大兩歲,沈珫也同樣是進士出身,內心早就允了七成。 只是考慮到這是長房的婚姻,而且現在還涉及到兼祧和襲爵,肯定也要替長房香火考慮,自然要去打聽一下這沈家女身子骨的問題。 要不兼祧長房了,結果娶妻又無出,恐怕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縱然還能納妾,但嫡庶也還是不一樣。 另外這種事情肯定最終還得要讓遠在榆林的馮唐知曉,不過大小段氏基本上都是持支持態度的。 一樁婚姻好像基本上就這么輕輕巧巧的定了下來,好像簡單得讓馮紫英都有點兒不太相信。 只要打聽到沈家女身體無礙,那邊父親回信應允,基本上就可以回稟喬應甲,然后就要說議親的事情了。 不過說來簡單,那這一套程序走完沒有半年時間也完不了。 光是這給父親去信,然后等到父親斟酌考慮回信,這一路上耽擱估計就得要三個月,這邊還得要等到母親去打聽了沈家女情況之后才能給父親去信。 然后還得要向朝廷報請兼祧和襲爵,還得要看皇帝的心情,走禮部的程序,這差不多走下來,半年時間應該都算是很快了。 這樁事情丟在一邊,馮紫英更關心的還是喬應甲和他談的修書觀政。 庶吉士和其他普通進士在觀政上略微有些不一樣。 其他進士是直接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和五軍都督府觀政辦事,相當于政務實習了,但庶吉士則是以備顧問贊機密為目的的學習修書,參與學習翰林院中各種制誥文書,熟悉時政朝務,可以參與六部九卿的政務實習,必要時則由內閣直接安排跟隨各部院寺官員辦事。 這在層級上已經就有了一些區別。 普通進士居于各自觀政部院寺司府,受各自所在的部院寺司府安排指派,而庶吉士則是居于翰林院,學習兼觀政,受內閣安排,直接接觸內閣閣老和六部堂上官甚至皇上,這就是普通進士們無法企及的。 今科庶吉士十六人,南人九人,北人七人,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比例來的。 沒有什么意外,青檀書院三人進入,除了許獬和馮紫英外,就是基本不算青檀書院的韓敬了,但據說在韓敬進入庶吉士上的爭執甚至比馮紫英更激烈,但最終還是進入了庶吉士。 今科庶吉士的教習官那是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黃汝良,這也是朝廷福建士人中的中堅力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