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呃,鏗哥兒,你說的這個,怎么說呢?”段喜貴有些苦惱的撓了撓頭,“你寫的那本冊子,加上你口述教我的這些,我基本上明白是啥意思了,但說實話,你要讓我再去教別人,一來我真沒太多時間,二來我自己都還是糊里糊涂的半罐水,所以……” 馮紫英沒理睬對方的叫苦,這開天辟地第一遭,哪有那么容易的?真要簡單,這玩意兒還不早就流行起來了? “表兄,我知道這事兒不簡單,但是你說實話,我教你的這法子是不是要比你們原來的那種記賬方法更簡便易行,且更容易看清楚營生的賬目進出?”馮紫英擺擺手打斷了對方的話頭,他不需要對方說什么自己覺得,這種被歷史檢驗過的東西只需要我覺得就行了。 段喜貴沉吟了一陣,緩緩點頭,他不能違心的說話,而且這很容易得到驗證,但是…… “鏗哥兒,可是這個記賬法人家薛家那邊不認啊,這進出賬面數目,人家都看不懂,你這彎彎扭扭的符號,呃,聽說在松江府和南邊那些和番人打交道的碼頭上倒是有人看過,問題是咱們卻都沒有接觸過,我都是從您那兒才搞明白這叫什么阿拉伯數字,花了好幾天才算把這個和咱們換來用的數字互換搞明白,……” 段喜貴苦著臉。 這位爺可真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他自個兒不管這些具體的細目,卻要讓自己來,那首先就得要自己精通,還得要有一幫人慢慢都得學會,然后相互之間使用,這才能慢慢形成習慣,這一點從十二歲就開始跟著賬房先生做生意的他太清楚了。 大小段氏都被段喜貴和馮紫英之間的對話給弄糊涂了,不知道他們兩人在說些什么。 “紫英,你和三郎在說什么,有啥還瞞著我們?”段氏臉色不善。 “娘,沒啥,我和表兄就是在琢磨一種能夠更精細準確的把咱們營生進出收益的情形表現出來的記賬方法,現在的記賬方法過于粗糙簡單,很多東西都看不出來。” 馮紫英也沒多解釋,這要解釋起來就沒個完,他只需要告訴母親沒什么瞞著對方就行。 “表兄,這事兒還得要繼續做下去,這個記賬法和阿拉伯數字的計算方式的好處你肯定也感覺到了,珠算肯定有其優勢,但是在記錄和復盤時,就很麻煩,而用這種數字的計算只要把口訣表和列計算式弄懂學會,就會相當簡單方便,……” 段喜貴能讓馮紫英點頭,能被大小段氏選出來,各方面無疑都是出類拔萃的。 馮紫英花了半天時間教授他,同時又把自己親筆撰寫的小冊子交給他,就是要讓他來當這個吃螃蟹者。 阿拉伯數字及其加減乘除口訣表和計算式其實不是什么特別新鮮的東西,在十六世紀中后期就已經開始從西方傳到了中國沿海地區,但是由于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習慣和固有堅守傳統特色,使得阿拉伯數字和計算方式并沒有能在中國扎穩根。 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末期才會重新傳入,真正推行開來,也是等到二十世紀中葉了。 復式記賬法也相似,十五世紀末期威尼斯就有了最新的復式記賬法,并開始在歐洲流行,經歷了一百多年時間,這期間中國也不是沒有和西方這些商人打交道,但是都下意識的抵制了這一切,而中國自己的龍門記賬法還要等到三四十年后才開始在山西商幫中出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