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日上午的論述經義對馮紫英來說索然無味。 無論是朱國禎的論述《周易》,還是繆昌期關于《四書集注》的一些新解讀,又或者是官應震和王永光在《禮記》上的一些見解講述,對于馮紫英來說都顯得太過枯燥了。 這個身軀里的三觀早就定型,再要用《四書五經》來重新塑造,顯然已經為時晚矣。 不過不得不說這幾位大儒們的論述很有意境,哪怕是馮紫英最不滿的繆昌期,人家能在江南士林中穩坐高位,那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所以當被抽起來詢問看法時,馮紫英也是畢恭畢敬,不吝諛美之詞。 雖然不可能就讓繆昌期就此改變對他的看法,但是起碼表面上的顏色還是要好看許多了。 面對講臺第一排一直空著十來個位置,一直到正式開講之后,才陸續有人前來。 看見是官應震親自去迎進來,馮紫英就知道身份不簡單,而且也是一個年齡不大,大概就在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器宇不凡,就更讓人驚訝了。 他不認識,周圍的同學們也都不認識,但是場下肯定還是有一些人認識的。 尤其是第二三排坐著很多來自京師城里如太常寺、國子監、鴻臚寺等閑散部門的官員們,也還有些六部的閑散小官們,他們本來沒太多事務,尋找著機會溜號就來這里聽一聽來自江南大賢們的論經述義。 “是義忠親王世子!”楊嗣昌臉色有些難看。 果真被這個家伙說中了。 之前父親就提醒過自己,這一次崇正書院和青檀書院把這樣一場活動規模和盛事造得這樣大這樣高,肯定會招來無數有心人的關注,書院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要自己小心行事。 不出所料,這義忠親王世子就來了。 坐在臺上的王永光臉色同樣難看,義忠親王那邊給他的承諾就是不會來,但是沒想到義忠親王沒來,他卻把自己世子派來了,這特么豈不是比他自己來更顯眼。 朝中上下都知道義忠親王世子自小就是最受太上皇器重的,從三歲開始就被養在宮里,在太上皇跟前讀書,幾乎就是為皇太孫的架勢培育的,而世子的母親更是仁孝皇后的嫡親侄女。 齊永泰也是微微色變,但此等情況下,義忠親王世子已經來了,斷無拒之門外的道理,而且還得要畢恭畢敬的安排到第一排就坐。 馮紫英沒太在意。 事實上他清楚這樣一場盛會多少都會吸引到一些外部勢力的關注的。 士林是什么?是文官群體的根基,是民心的風向標所在。 自唐以后,每一個王朝就是通過科考來掌握士林,實現士林群體中的優秀群體進入到朝廷,進而實現自身的統治。 這樣一場士林盛會,朝廷豈能不關注? 但義忠親王世子的到來的確還是讓馮紫英有些意外,這也更加深了馮家要從武勛群體中淡出的決心。 太上皇看來還是在和義忠親王黏糊不清,而義忠親王可能也就有了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嗯,或者說也不能叫不切實際,如果太上皇真的出手全力支持義忠親王的話,翻盤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不過太上皇有這個決心和魄力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