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八日的教學課程可謂異彩紛呈。 馮紫英列出的每一條都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從私鹽泛濫的幾大危害,到漕運新舊糧轉換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從白蓮教秘密傳教的蔓延,到地方官府應對這類民變的遲鈍可能存在機制危機,從工商稅收的不規范化到龍禁尉、刑部乃至兵部職方司職能交錯帶來的偵查機制的事實性缺位,從運河沿岸窯工數量的繼續膨脹帶來的流民實質化到地方士紳對朝廷政策隱形抵制的日益明顯化,…… 這種種問題和弊端,馮紫英信口道來,讓包括齊永泰、官應震在內的一干教授教諭等人都是震撼莫名。 倒不是說這種見解有多么高深,關鍵在于如此年紀卻能有如此精密細致的觀察能力,甚至還能從中推理出一兩條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不能不說此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實在超乎尋常。 十天不到,馮紫英已經覺察到了乙舍的同學們望向自己的目光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陳奇瑜、傅宗龍等人是心情比較復雜的,甚至也包括山西三杰中的另外兩位鄭崇儉和孫傳庭,但是復雜中也多了幾份敬佩,而許其勛、宋師襄、方有度就只有敬服了。 就連甲舍的幾位頭面人物也一樣對馮紫英的這種觀察判斷能力極為贊許,比如賀逢圣和范景文,這兩人一南一北,號稱甲舍的麒麟兒,那也是敢于與西園前輩們爭鋒的角色。 “東鮮,如何?”齊永泰微笑著負手而行。 “汝俊兄選了一個好人才啊,只是未曾想到此子竟然是武勛子弟,委實難以讓人置信。”官應震也是捋須點頭,“此子若是經義功底再深幾分,我覺得下一科春闈入圍也不是不可能。” “唔,此子的確在經義底子上略遜一籌,后年秋闈倒是問題不大,但是在下科春闈上,便是要闡釋策論,對經義文字功底也須得十分嚴格,就當下情形來說,還不夠,不過南山倒是和我說,此子學習異常刻苦,且能自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委實是一個人才,……” 齊永泰的話讓官應震大為震驚,周朝宗可不是什么善茬兒,縱然在品行上略有不端,但斷不至于在這等事情上妄言,若真是按照周朝宗這般說,馮鏗此子簡直就是天賦英才了。 “乘風兄,我一直以為這幾年,這兩科里我們書院聚集了南北英才,頗為自傲,我也頗有信心在后年秋闈和下科春闈大比中取得好成績,韓敬自不必說,嘉賓的得意門生,練國事、宋統殷、許獬、曹文衡、方震孺、葉廷桂、蔡懋德皆非凡俗之輩,這幾人下科春闈大比,愚弟都是有信心的,便是東園甲舍的賀逢圣、范景文,愚弟也覺得把握很大,還有乙舍這邊的陳奇瑜和鄭崇儉二人也是英才過人,若是機緣得當,亦有機會考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