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馮母猶豫起來,似乎也覺得兒子的話語不無道理,這北地馮氏一族似乎就看著自己丈夫這一支了,若是馮氏就此沒落,日后怕是所有族人都要罵的。 “兒啊,現在家里的情況你也清楚,你爹現在還賦閑在家,想要重回大同遙遙無期,這銀子水一樣的使出去,卻沒見個回音,若是單靠著現在家里這點兒支撐,怕都難以持久,若是再有其他花銷,只怕就更難了?!? 馮母嘆了一口氣,“要說咱們家里都算比較省的了,你看看人家家里,不說其他,就說錦鄉侯、壽山伯、景田侯這些家里,哪個家里不是一兩百號人養著 人養著?出門風風光光,哪像咱們家里這般省吃儉用,出門精打細算?我還琢磨著實在不行,就再放點兒人出去,也省幾個?!? 馮紫英無語,就自己家里這樣,還叫省吃儉用精打細算? 當然你要和賈家王家這些家里比肯定不如甚多,但是人家枝蔓繁多,又是一門兩國公,或者人家現在就是京營節度使兼兵部右侍郎,你能比么?真不一樣啊。 “母親,咱們也不能和別人比,俗話說好,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父親現在還賦閑,家里也有百十號人要養著,而且越是這個時候越是不能隨便裁減人,否則這流言蜚語出去,還得把咱們馮家埋汰得更不像話。”馮紫英趕緊道。 這個時代可不比后世,打發人走人簡單,但是這背后酸話那可就真的相當毀人了。 這要傳出去馮家連仆人婆子丫鬟小廝雜役都養不活了,那說明什么,只能說明你這家要垮了,尤其是你是簪櫻之家累世幾代的勛貴,不是某些想要沽名釣譽的文官,就更容易被視為家族沒落的征兆。 馮母沒想到自己兒子居然想得這么深遠,好生一想,還真的是如此,讓她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她還真打過這個主意,家里八九十號人,吃閑飯的恐怕也不少,打發出去一些也說得過去,但卻沒想到這一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