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尤其是馮佑,這幾乎是伴隨著自己長大的,也就是這半年自己到國子監混日子才算是稍微脫離了對方的視線,即便這樣這半年國子監生涯就不可能讓自己脫胎換骨。 先前馮佑就不斷的用一種探究的目光在觀察自己,這讓馮紫英也有些毛骨悚然。 倒不是擔心馮佑看出自己的來歷,畢竟魂穿這種事情,放誰身上都不可能相信,他只是擔心馮佑突然覺得自己是大言不慚不靠譜,不肯接受自己的這個建議了。 “馮大哥,那薛先生說漕運李督帥估計應該已經過了濟寧,我盤算過時間如果,李督帥日夜兼程,怕是應該已經到了咱們臨清,但看現在的情形肯定不是,那李督帥恐怕就只是白日里行船,這么算下來,如果李督帥走得快,應該也已經到了聊城,就算是走得慢,也應該過了張秋,呃,大概在七級,周店或者李海務這一帶。” 見馮紫英如此重視自己的意見,左良玉也是振作精神,殫精竭慮的思考一番才說出自己的看法。 馮紫英卻搖搖頭,“呃,二郎,李督帥總管漕運,七級、周店和李海務這一線,雖然是河運碼頭要處,但是卻非他必須要駐留之地,東昌府聊城和張秋均有水次倉,尤其是張秋水次倉,乃是儲運北直隸和山東粟麥緊要所在,李督帥過濟寧北上視察,要么在張秋駐留,要么在聊城停駐。” 這個觀點他也和馮佑、賈雨村以及薛峻探討過,馮佑不太清楚這漕運事宜,但是賈雨村和薛峻,尤其是和漕糧頗有瓜葛深知內情的薛峻卻是大為贊同。 漕運總督只負責漕務,但這漕務所轄甚寬,只要是和漕糧儲運相關的事宜 關的事宜,他都可以過問,所以這才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這一職務的兼任,否則這總管漕運,何以服眾?尤其是沿運河一線的地方官員豈肯低眉折首? “那馮大哥的意思是李督帥要么在聊城,要么在張秋?”左良玉摩拳擦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他在碼頭邊上長大,這運河上下他是經常爬船嬉玩,最遠北邊出省到過滄州,南邊最遠到過夏鎮,上半年春荒的時候他還爬船去過德州,所以對這條水路他是相當的熟悉,只要能在碼頭上登船,其他就不是事兒。 “這是我估測,不過究竟是不是如此,還要待我們去了聊城才知道了。” 馮紫英估算了一下,如果晚上能趁著夜色出城,那么走水路到聊城一百里左右,估計步行走陸路,起碼要一天一夜才能抵達,這還要在十分順利的情況下。 如果是走水路倒是要快一些,一艘山梭來得快,一個時辰能跑出十多里地,三四個時辰就能到聊城。 問題是水路需要船,這個時候哪里去找船? 不過現在還不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如何出城才是最大的難題。 “馮大哥,如果我們要出城,最便捷的路徑是沿著永清門的東梯街那一帶走,但是我擔心那幫狗賊肯定要也擔心衛軍出來,所以肯定在沿永清門一線埋伏有暗哨,我們去恐怕就會被逮個正著。” 左良玉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來他的優勢了,從小到大這臨清城大街小巷都被他鉆了一個遍,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他也意識到馮紫英是在有意考察他,所以也是格外盡心賣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