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練國事的這一番言語讓其他幾個人都是頗為吃驚。 他們沒想到這位西園大師兄素以簡樸踏實著稱,遠不及韓敬的文才過人和許獬的詩劍風流聞名,只知道他是河南歸德人,其他皆無所知。 其人日常完全和普通書院學子一樣,吃住行皆是普通隨意,甚至比有些家庭略好的同學更不如,但卻未想到這位練師兄家中居然有良田千畝,大院美婢,這可真的有點兒顛覆了他們的觀感。 馮紫英倒是略微知曉練國事家中情形不差,接觸多了,從對方言談舉止里就能觀察出一二來。 后來他在和崇正書院侯氏兄弟接觸中就了解到練家在歸德府可是相當著名的望族,其祖練子寧在前明時就是聲名在外的大儒官宦,誓保建文帝,甚至敢以死以抗明成祖朱棣之威迫。 能是望族,好歹家境都不會差,而且累積多代,肯定更是有相當底蘊。 練國事既然如此相助,馮紫英內心也是相當感激,見其他幾位同學都有些詫異,畢竟他們對自己家庭條件是有所了解的,但對練國事就真的是很吃驚了。 “諸位兄長不必多心,練師兄為人如何這么久大家肯定都知曉一二了,練師兄和小弟的意思都很明白,那就是未來我們可能都要中式入仕,嗯,我相信我們在座的諸位兄長,甚至也包括小弟,日后都能如此,甭管是這一科還是下一科,甚至更下一科。” 馮紫英目光澄澈坦然,面色溫潤,語氣里也充滿了感觸。 “但無論未來我們如何,我們只希望我們初心不變,喜好豪宅美婢也好,喜歡唱戲聽曲飲宴也好,愿意收藏骨董名劍也好,這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如練師兄所說,只需要我們所行所為遵守朝廷法度,不負自我理想,不悖道德良心,不逾為人底線,便當甘之若飴,理所當然。” 這一番話說出來坦蕩率然,毫無阻滯,顯然是馮紫英內心所想,也聽得練國事微微頷首,其他幾位同學則是面帶思索之色。 好一陣后許其勛才率先拱手一禮:“多謝練師兄和紫英提醒點撥,虎臣受教了,以前虎臣喜好口舌之欲,尚有諸般顧慮,但今日聽得練師兄和紫英這般一說,虎臣豁然開朗,遵守朝廷法度,不負自我理想,不悖道德良心,不逾為人底線,能做到這四點,其他又有何不可為?” 許其勛的話也說穿了大家的心思,若是我姻親是個豪商巨賈,妻子娘家陪嫁來很多錢財莊園,難道我入仕之后也須得每日咸菜稀飯方能顯得我清正廉潔?像練國事和馮紫英本身家境甚好,人家在書院里邊和其他同學一樣甘于清貧,安貧樂道,并無違逆,至于說人家歸家之后享受一番,那又有何不可? 再說了,日后中式入仕,有了俸祿,難道也必須要像在書院里這樣杜絕一切喜好應酬?這明顯不可能,是要自絕于官場同僚嘛。 在書院學習,那是學子生涯,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砥礪心志,為日后能夠經受得起諸般外物誘惑考驗打基礎,但并不意味著一輩子都要如此。 解開了這個心結,大家心情頓時放開了許多,笑語歡聲,頓時彌漫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