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珫也是久經官場之人,見馮紫英的神色知道對方不是客套,估計馮家在臨清那邊現狀不佳,會意的一笑,“也罷,那愚叔可就靜待賢侄登門了,嗯,此番江南士林大儒北上講學一事,乃是難得盛事,賢侄還需勠力……” 沈珫說得很委婉,換一個人未必領悟,但馮紫英何許人,立時明悟過來,連連點頭:“叔父放心,這等事宜,我輩自當齊心協力,定當不負叔父期望。” 沈珫心中也是贊許不已,自己只是稍微一點,對方就了解自己心意了,自家兒子要論年齡只怕還要比對方大一兩歲,但若是論這等人情世故,簡直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難怪楊嗣昌在其面前都難以占到上風。 沈宜修一直默不作聲的站在父親身后,觀察著這個聲譽鵲起的少年郎。 先前和楊嗣昌與侯氏兄弟的爭辯,再到和楊侯等人的握手言歡,都讓她很好奇,據說這個家伙才虛歲十三,比阿弟都還小兩歲,但看看人家的表現,只怕兩個阿弟都比不上人家。 器宇軒昂,沉穩有度,而且頗有禮貌,更為難得的居然是對人情世故十分熟稔,連平素少于形諸于色的父親都對其露出了笑容,這可真不多見。 和父親的一番對話很有技巧,讓父親也很高興,沈宜修感覺眼前這個少年郎簡直像是一個和父兄風范相若的成熟男子,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氣勢,讓人印象深刻。 馮紫英并沒有對沈珫背后的少女投與更多地關注。 一是禮貌,哪怕這個女孩子頭戴帷帽遮蔽了面容,但溫婉澄凈的氣息還是很容易吸引人目光;二是他現在也沒太多心思考慮其他,沈珫將出任東昌府知府,未來如何利用這一契機振興臨清馮氏才是他現在需要考慮的。 一番交談之后,馮紫英便主動告辭,倒是那個少女最后一句“多謝馮公子對家弟看顧”讓馮紫英愣怔了一下。 聲音很溫柔可親,帶著些許吳儂軟音,這讓馮紫英有些疑惑。 難道沈珫一家也是蘇州人?因為這聲音聽起來似乎和許其勛口音有幾分相似,嗯,甚至也和林丫頭更像。 再聯想到先前那沈自繼的口音也有些耳熟,倒是這位沈珫大人已經是一口北方官音,沒多少吳地口音了。 原本已經打算舉步前行了,但馮紫英還是沒忍住,轉過身來,又行了一禮:“叔父,冒昧問一下,叔父可是蘇州府籍?” 沈珫訝然的揚了揚眉,“愚叔正是蘇州府吳江人,賢侄為何問起這個?” “噢,只是覺得沈姑娘口音有些耳熟,臨清馮家也是百年前前明時候從蘇州吳縣搬遷到臨清,至今馮氏南支仍然在吳縣,叔父口音小侄倒是沒聽出來,但沈小姐一說,便有些觸動。” 沈宜修紗簾后的臉微微一燙,很想說這家伙說話太過放肆,但人家又的確沒有別的意思,驟然聽到鄉音也很正常,這要指責人家未免有些夸張了,所以只能微微側身不語。 沈珫倒是很驚奇。 他只知道馮家是臨清望族,卻未曾想到祖籍卻是蘇州,要說吳縣和吳江數百年前原屬一縣,稱得上是真正的鄉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