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著漕運總督的設立,先前和漕運總兵官還算是文武分設,并行不悖,但是隨著文官勢力日大,朝廷以文御武的格局日趨明顯,漕運總督便凌駕于漕運總兵官之上了。 后來再加上都察院勢力日盛,漕運御史從臨時派遣幾乎要變成常設性職位了,整個漕運事務幾乎就是漕運總督和漕運御史聯手之局了,作為漕運三巨頭之一的漕運總兵官實際上連敬陪末座都很勉強了。 馮紫英對這里邊的情況不是很清楚,陳敬軒這么一說,他才有些明白過來。 難怪當時自己向王紹全問及漕運總兵官的情形時,王紹全語焉不詳,不怎么提,原來是這個職務已經成為位高權不重的雞肋了,在漕運事務里邊根本做不了主了。 “那可怎么辦?”馮紫英大失所望。 之前之所以覺得來聊城有希望,就是覺得有陳敬軒這層關系,自己求見李三才,陳敬軒能幫著說說話,但現在看陳敬軒的態度,似乎是李三才為主,喬應甲為輔,而他這個漕運總兵官根本說不上話。 “賢侄,不是叔父不肯幫忙,若是換了一位漕總,或者御史,不是他們兩位,叔父也能幫忙說幾句,但是他們這兩位,嘿嘿,……”陳敬軒連連搖頭,一臉苦笑。 “叔父,何出此言?”馮紫英來了興趣,既然已經來了,他肯定不會就此罷休,哪怕陳敬軒幫不上忙,他也準備要去求見李三才,定要將此事有個結果。 &nbs sp; “這位李漕總和那位喬御史很不對付,李漕總是元熙十四年進士,喬御史是元熙二十六年進士,但李漕總一直在戶部和南京,而喬御史一直在都察院,他們倆在京師的時候就有些嫌隙,所以這到了漕務上,那就更是針尖對麥芒了,……” 陳敬軒話一出口,馮紫英就大致明白了,這是兩位較勁兒的總督御史呢,沒準兒朝廷把這位喬御史安排都漕務上來,就是有意為之。 這可就麻煩了,而且現在御史權力極大,便是漕運總督也要讓三分,否則便會是無休止的攻訐,甚至引來整個都察院的攻擊打壓。 “那叔父,這要動漕兵,究竟是李漕總為主,還是喬御史……?”馮紫英要把這個問題問清楚,這關系到他下一步的動作。 “當然是李漕總,畢竟是他總督漕務提督軍務,嗯,聽說朝中還有意讓其兼管河道,此次回京之后也許朝中就會就此商議。”似乎是覺察到馮紫英的一些意圖,陳敬軒皺著眉道:“但喬御史風骨極硬,怕是不會因為這個而……” 陳敬軒言外之意也很清楚,喬應甲這個人是不會因為李三才還要重用就會輕易低頭的,他這個御史就是來制約對方的,若是不合他意,便是爭得個頭破血流,他也不會退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