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先生所言本官也有所耳聞,洞庭商人在江南遍布,蘇州絲茶皆因爾等而盛,可謂功不可沒,不過朝廷開海,對絲茶瓷的需求必將大增,不知道爾等可曾對此有什么想法?” 許誠棟心中微動,來了。 “朝廷開海之略我們也有所耳聞,不過具體方略卻還不清楚,但是我們也想到若是放開海禁,這出洋貨物必定大增,那紅毛番和佛郎機人歷來對我們大周絲茶瓷仰慕已久,只可惜朝廷海禁,他們只能眼饞,或者通過其他一些辦法弄到少量,現在朝廷放開,必定會迎來一個猛增,我們也在商議此事,……” 馮紫英也知道人家不可能一上來就迎合自己的意見,這等商人領袖,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一個引導和鼓勵,但歸根結底還得要他們自己去作才行,朝廷官府不可能替代。 馮紫英一直不太認可那種官辦模式,以當下大周朝廷吏治狀況,其官府能力、效率和官員品質都無法讓人放心,商辦最好。 一些新興產業如果起步有困難,那么官府可以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并適時督辦,但也僅此而已,決不能摻和其中。 “看來洞庭商人名不虛傳啊,人家都只看到了海貿的興盛,你們卻能看到海貿興盛會帶來幾大產業的需求增長,想必你們也有一些準備了?”馮紫英頗感興趣的問道。 “還只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不過許家 不過許家倒是有意如此,像我們在蘇州的絲行便有意擴大規模,這方面許家還是有些優勢的,而且據我所知翁家在這方面也有行動,……” 既然瞅準了對方的意圖,許誠棟自然投桃報李,交好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人物,對許家來說當然是大事,沒準兒哪一天這一位就是某部侍郎尚書甚至閣老了。 “嗯,甚好,……”馮紫英點頭,“絲茶瓷三大行業,都應該更多的和海商那邊聯系起來,從他們外銷的情況來判斷把握這種外銷增長幅度,進而來確定來年乃至未來幾年自身的生產規模乃至于擴建計劃,……” …… 許誠棟越發覺得有趣了。 他感覺坐在自己對面的這一位哪里是什么翰林院的修撰,完全就是會館里某位深諳此道的同行才是,正在不斷的根據自己的介紹給出一些行業建議。 這種感覺既輕松又和諧,甚至偶爾還可以就行業上的一些新動向進行探討,這份滋味太玄妙了。 “……,大人,您是說,朝廷會像扶持登萊造船業一樣扶持火器制造?呃,允許商賈來參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