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瑞祥已經提前把準備好的簿冊資料發放到了各人手中,聽得馮紫英這么一說,一干人都開始翻閱起來。 這種開會準時,提前預發資料,先閱讀后講解釋義,然后再是提問釋疑,最后在進行綜合匯總的方式,其實在現代行政管理制度中很常見,不過在這個時代就顯得太標新立異了。 尤其是提前把這一冊冊資料準備好,雖說先就打了招呼希望來的代表最好是能識字的,但是這個時代識字者始終是少數,還是有很多商賈不識字,或者只能認得一些常見字,要閱讀這樣一份資料,就有些勉為其難了。 賈璉和段喜貴看著端坐大堂上方一副云淡風輕模樣的馮紫英,心中都有著莫名的感觸。 雖然他們都知道這一位或認識多年,或自小就看著長大的鏗哥兒已經今日不同以往了,但以前畢竟還是聽得多,直觀感受少,大多數時候還是從周圍其他一些人嘴里聽聞鏗哥兒的風采。 可今日就不一樣了。 他們是眼睜睜的看著幾十號來自江南的士紳巨賈們被馮紫英的氣勢給壓得喘不過氣來,后邊來兩個人中他們雖說不認識,但是對號入座,也知道一個是來自寧波府的韓家。 韓家可不簡單,其家族不但是鄞縣排 鄞縣排在前十的鄉紳地主,其堂兄在都察院河南道擔任御史,還有一位侄兒在四川重慶府擔任同知。 一個是進士出身,還有一個也是舉人出身,稱得上是標準士紳家族了。 但是馮紫英沒有給半分顏面,而對方也不敢有任何態度。 另外一家更是來自寧波府定海縣的大海商丁家,旗下有船數十艘,當然對外是不能承認的,據說和日本與琉球那邊也都有勾連,但這會兒甚至連頭都沒敢抬一下,就這么夾著尾巴灰溜溜的縮在了位置上,半聲不敢吱。 既然允許相互詢問,堂下也很快就熱鬧起來。 有些是的確識字不多,需要詢問朋友,有些則是對其中一些條款不太理解,需要相互探討。 馮紫英也不理睬,只顧著端起茶來細品。 見此情形,堂下眾人倒是心里放下大半,看樣子這一位是對整個方略早就有了打算,現在下發給大家,恐怕也就是讓大家熟悉一下,以便于下一步施行了。 “本官勸諸位還是認真看一看,莫要覺得無所謂,好像朝廷大略已定,讓大家來也就是走個過場了。如果大家是有心在海貿這一行干得長久,甚至還想做大做強呢,那么你起碼應該明白朝廷的意圖和想法,然后思考自己怎么能迎合朝廷的戰略,結合自己的優勢來賺取到更多的銀子,讓朝廷也能給與你最大的扶持,……” 馮紫英這么半真半假的一提醒,又讓有些人心里一凜,莫不是自家心思又被這位修撰大人給看出來了? 還得要裝模作樣的在細讀一番,免得讓修撰大人不高興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