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打發(fā)走了王九玉,馮紫英陷入了沉思。 毫無疑問,王九玉不過是一個明面上的人物,他背后還有更有跟腳背景的人物。 想要來謀劃鹽場,你一個私鹽販子有這么大臉? 想想也不可能。 但不得不說像東番布袋鹽場的開發(fā),目前朝廷是根本沒有那份精力的。 涉及到招募人手和最初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建立起從漳州經(jīng)澎湖到東番的航線,還有對可能要面臨的本地土著山民的襲擊等等,都相當繁瑣龐雜。 便是馮紫英自己也沒有想過要由官方來運作。 起碼前期不可能。 交給這些有實力背景的士紳們來運作經(jīng)營是最合適的,但前提是得交錢。 馮紫英此番南下也是背負著巨大壓力的,組建銀莊要銀子,收取特許金,也要最大限度的讓這些商人們出銀子,海稅的抵押舉債,也還是要銀子。 哪一樣都要銀子,而朝廷又催得那么緊。 除了永隆帝外,鄭繼芝和柴恪都是最急迫的。 就差點兒撂下話了,只要能弄回來銀子,不管用什么辦法。 馮紫英之前的考慮是先和那些準備參與海貿(mào)的士紳商賈們接觸一番。 這筆銀子是應該最穩(wěn)定的,意欲參與的群體都已經(jīng)通過各條線和朝中的諸公接觸過了,基本上都明確了,接下來不過是具體價格上的一些博弈罷了。 而這些人的消息都很靈通,知道目前朝廷缺錢,肯定會借此機會壓價,所以馮紫英才會獲得尚方寶劍,實在不行就要先從銀莊募集股金和海稅抵押舉債上來做文章,而目標群體也很明確,就是揚州鹽商。 這些鹽商們其實多少也已經(jīng)有一些感覺了,所以從林如海和汪文言那邊獲得的消息,近期這些鹽商也是格外活躍,不斷的聚會商議,大概也是在考慮如何應對朝廷的這種“殺豬”行為。 以前是捐輸,這一次是如何,估計這幫鹽商心里都沒底,但毫無疑問,直覺告訴他們,這一次也免不了要出血。 總而言之,要多策并舉,弄銀子。 想到這個唯一目標,馮紫英自己都覺得好笑,這現(xiàn)在居然成功了替大周朝廷弄銀子的急先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