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官應震府上離開時,想起官應震有些緊鎖的眉頭和有些發青的面頰,馮紫英估計官師今晚,嗯,估計今后幾晚都怕要睡不安枕了。 其實看到這些問題的當然不會只有他馮紫英,縱然他們和自己相比,欠缺一雙能看穿數百年進化發展史的慧眼,但是卻不能小覷他們對這個時代的認知。 尤其是像葉向高、方從哲和齊永泰以及官應震這些人,幾十年的宦海沉浮,從朝廷中央到地方上的種種經歷見識,要說他們不清楚這個舉步維艱的帝國究竟存在哪些問題,他們會一無所知?想想也不可能。 這從宗室到士紳在豪商巨賈們對土地的兼并,尋常庶民百姓隱匿身份,向這些宗室皇莊投田獻土躲避稅賦和勞役,官府會不知道?他們這些門生遍天下的閣老重臣們會不知曉? 元熙帝在后期的怠政惰政以及對自己親信的臣僚們寬縱無邊導致的貪墨橫行,六下江南留下的一地雞毛,至今都還沒有收拾完,他們也不清楚? 人口猛增加上土地稅賦流失,百姓缺乏謀生之道,這些道理其實誰都明白,關鍵在于如何來改變? 重新清理丈量土地,清理隱匿人口,知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那是在挑戰整個宗室加士紳群體。 不說人人如此,但是相當大一個群體,甚至可以說是極具影響力和話語權的群體的利益都會受到挑戰和損害,這里邊甚至包括準備操刀者自己。 至于說馮紫英給官應震提出的“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構想,更是把官應震給震蒙了。 這個大招幾乎是要廢黜士紳們的特權了,但事實上那不可能,會遭遇極大的抵制,起碼現在還有難度,另外即便是推行了,在地方官吏和士紳們利益一體化的情形下,最終還是會演變成為一個轉嫁到農民頭上的過程,但是對土地的丈量清理,的確能給在一定程度上朝廷帶來增收倒是真的。 所以在給了官應震一些“振聾發聵”和“看似毫無可操作性”的建議之后,馮紫英又“靠譜”地給官應震提出了另外一些建議。 比如引入目前已經在沿海一帶由西夷人引入進來的土豆、番薯等耐旱高產農作物。 尤其是土豆,極其適應北方山地和黃土高原區,適應力強,產量高,容易種植,對于在當下北方地區遭遇水旱災害頻繁的前提下,如果這兩種作物能夠普及開來,能夠很大程度減輕老百姓遭遇天災時缺衣少糧而鋌而走險的可能性。 再比如改革吏治,推進吏治考核的規范化和高效化,這提點馮紫英借鑒張居正的“考成法”。 再比如,馮紫英提出設立銀莊,通過銀莊募集銀錢來扶持一些“重點戰略產業”,而這個“重點戰略產業”主要指兩方面,一是產品能夠大量出口的產業,比如絲綢、瓷器、制茶、造紙等產業,另一類就是當下大周較為落后但又不可或缺甚至亟待發展的產業,比如造船、采礦、冶煉、機械加工包括槍炮制造這一類不可假于人手的產業,而這些產業很大程度大周已經落后于歐洲,但落后還不算太多,急需向歐洲學習趕上來。 總而言之,零零碎碎的,馮紫英和官應震說了不少,而官應震顯然還沒有適應馮紫英給他帶來的沖擊,以至于在馮紫英離開時他都有些恍惚。 而馮紫英向他提出在設立銀莊時的一些想法,包括選址揚州,官應震也只能懵懵懂懂的點頭應是,沒有太多更好的建議。 不過馮紫英還是向官應震介紹了銀莊的謀利手段和對大周整個工商業經濟可能帶來的助益,包括他的一些設想,甚至也隱隱提及了朝中一些人對此的態度,這也獲得了官應震的認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