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相較于山陜會館的恢弘大氣,洞庭會館就要小巧精致許多。 但規模小了,并不代表能量就小了。 洞庭不是指洞庭湖,而是指洞庭山,位于蘇州。 蘇州歷來出官員,在前明如此,在大周更是如此,但與此同時,蘇州士紳、商賈與官員的聯系也是最為緊密的。 洞庭會館更是蘇州商幫的精英薈萃地。 “此子這么難纏?” 幾個人坐在官帽椅中,容色淺淡隨意的品茗。 “北方士子的代表人物,其師為閣老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焉能是善于之輩?” “只是這十七歲之齡,未免太過夸張了吧?” “聽聞詩詞歌賦不精,但是卻尤擅時政策論,正好切合了當今科舉大比之道。” “難怪當今圣上如此青眼有加,……”   p; 堂中一陣嬉笑,當今圣上不喜詩文已經是不公開的秘密,在江南士紳中更是廣為流傳,不少文人騷客更是以此相譏。 “也不盡然,說此子在恩榮宴上也曾和以詩文著稱的同鄉學子爭鋒,并不遜色,后又有傳聞說此子只是不屑于把更多心思花在詩文上,眾說紛紜,……” “哼,武人出身,難怪這等粗俗不聞大道,……” “不聞大道?那這位開海之略能不能稱得上大道呢?若不是大道,你我又何須在這里煞費苦心,只求和對方見一面?” “你!簡直是有辱斯文,你們西山人竟是如此……” 眼見得幾人就要紛爭起來,再無復有先前的閑適通達,但是卻沒有人愿意為其排解。 “行了,說這些沒有意義,形勢比人強,咱們還得要琢磨咱們自己的事情。”一直未曾發言坐在上首的一名褐衫老者終于開口了。 “許公,這般坐等怕也不是辦法啊。”坐在褐衫老者一旁的一名中年男子也有些不悅地瞟了一眼那邊還在喋喋不休的幾人,“此子據說已經和閩地海商有了勾連,另外和寧波那邊商賈也有聯系,可唯獨將我們蘇州人置于外,……” “寧波商賈那是因為要北上設立船廠,此乃朝廷之意,寧波那幫人未必愿意去,但只怕是扛不住朝廷的壓力罷了。”許公淡淡地道:“若是你西山徐氏愿意參與進去,想必朝廷也是樂見其成的。” 被老者這么一擠兌,中年闊面男子也有些尷尬,他不過是找個話題罷了,卻沒想到這位東山巨賈絲毫不給面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