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定慧庵這邊,我去找忠順王爺交涉,你們把定慧庵這邊釘死了,別漏了?!瘪T紫英終于點頭,“你們在京師城里人生地不熟能做到這般很不容易了,嗯,我問問,這妙玉姑娘原來就是在蘇州蟠香寺里帶發修行?” 吳耀青有些訝異,但他并不知道找這位妙玉姑娘究竟是干什么,只知道找到之后最好能勸說護送其回揚州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若是做不到,便讓其聯系這一位。 “回大人,據文言兄所言,應該是一直在蘇州蟠香寺修行,去年末才跟隨其師傅了緣師太進京?!? “唔,我明白了,耀青,此事辛苦你們了,此事了結之后,我很快還要去一趟揚州,到時候我們再來把酒言歡?!瘪T紫英目光里多了幾分滿意。 吳耀青心中也是一喜。 看樣子這一位未來東家對自己一行人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同時他也從汪文言那里知道這位未來東家胸懷大志,恐怕未來大家的工作也不僅僅只局限于南直這一塊了,可能會逐漸延伸到山東和京師,因為山東據說是馮家的老家,而且在山東也是頗有人脈,而京師城自不必說。 送走了吳耀青,馮紫英也才能沉下心來思考此事。 姨娘晚間來找過自己了,馮紫英也是千叮囑萬拜托請姨娘在其中幫忙說服自己老娘,但這事兒必須得讓老娘吃一顆定心丸。 黛玉沒法回來,回來也很難讓老娘滿意,那么比黛玉大三四歲的妙玉就是最好的目標了。 若是能讓妙玉入了老娘的眼,讓老娘覺得妙玉是個能生養的體格,那么她對黛玉那邊要求就不會太苛刻,這樁婚事基本上就成了。 正巧吳耀青他們就找上門來了,看來這也是老天助自己一臂之力,至于忠順親王這邊,正好那邊送了帖子來,雖然還不太清楚是什么事情,但是也跑不了那幾樁事兒,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好可以借此機會來一舉兩得。 *****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 “紫英見過王爺?!? “呵呵,免禮,免禮,紫英,孤等你許久了啊?!敝心昴凶有σ庥?,白皙的面頰上一雙修長的眸子冷芒乍現,但嘴角勾起的笑容也證明他此時心情極佳。 這位忠順王爺和永隆帝的確相貌很相似,不愧是一母同胞,不過永隆帝顴骨更高一些,眉峰也更弄一些,顯得更加深沉,而這一位看上去要更明朗一些。 “恩榮宴上一別,王爺風采依舊,紫英不過是一介庶吉士,如何敢輕易打擾王爺?”馮紫英也笑著回應。 人家姿態擺這么好,自己自然也得要識趣,花花轎子人抬人,說好聽的話總歸沒人不喜歡。 “呵呵,你這個一介庶吉士卻是攪動漫天風云啊。”忠順王話語里充滿了贊許溢美和期待,“西疆平叛也就罷了,虎父無犬子嘛,這開海之略你可是把皇兄和孤都給震住了,孤很少看到皇兄會如此表現,你都被皇兄單獨召見幾次了?嗯,你們這科的狀元,練國事,探花榜眼黃尊素和楊嗣昌,可是連一次都未被皇兄單獨召見,這就是差別啊?!? “王爺過譽了,開海之略也非紫英一人所想,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柴大人才是發起者,只不過紫英原來就琢磨過開海的一些想法,所以就向柴公建議,也獲得了柴公的認同,也多虧了柴公和楊鶴楊大人的指點,紫英才能向朝廷和皇上提出這樣一個建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