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也知道馮卿才從江南回來,本該休整一二日,朕也聽黃汝良稱已經(jīng)準(zhǔn)了你二日假期,不過這看起來馮卿怕是未能清靜,只怕今日回去之后,馮卿會更不得安寧了。” 永隆帝話語里帶著調(diào)侃的意思,這是對極為親近的臣子才會有這般態(tài)度,侍候在書房外的周姓內(nèi)侍更是暗自將這一位馮修撰的地位分量猛地提升了幾個層次。 見皇帝目光一掃過來,周姓內(nèi)侍立即知趣離開幾步,保持既能隨時看到書房里的情形,又不能聽到書房中的話語,而在書房的另一側(cè),還有一名侍衛(wèi)保持著關(guān)注狀態(tài)。 馮紫英聽得永隆帝這般一說,也只能苦笑。 “回稟皇上,臣在路上就已經(jīng)和崔大人計議過,這開海要引江南商賈到山東和遼東,必定會牽動江南和北地兩方視線,各有所圖所想,但無論如何,只要能做到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國計民生,有利于遼東穩(wěn)固,便是有些困難和問題,亦可克服解決。” 永隆帝很喜歡馮紫英的這種態(tài)度,不回避問題,卻又敢表明態(tài)度,比起朝中不少自命考慮周全卻瞻前顧后的老朽,委實讓人心里舒服。 “唔,諸公雖然有些不同意見,但皆是老成謀國之意,你也莫要不滿,……” 永隆帝也清楚,馮紫英的觀點雖然很有新意,但是誰之前也沒有想過,更沒有這么干過,究竟能不能成,誰也無法斷言,而一旦不利,就會影響到整個朝廷的布局安排,也會對朝廷聲譽威信構(gòu)成打擊,所以再怎么謹(jǐn)慎也不為過。 但謹(jǐn)慎不代表就不做了,大周現(xiàn)在的情形也容不得不改不變,只能說是在做之前,盡可能考慮計議周全,把可能存在的問題風(fēng)險都想到。 “皇上,臣從無不滿之意,之所以在朝堂中和盤托出,臣也就是希望朝中諸公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能容臣得這樣一個突發(fā)奇想做出一個更完 個更完善的評判和完善,讓其能在日后的實施過程中不至于有太多的紕漏,……” 見馮紫英這個態(tài)度,永隆帝也仔細(xì)觀察了一下對方的表情神色,見對方不像是在說氣話反話,心里也踏實了許多。 “馮卿,朕招你來便是考慮到有些問題在朝堂上不宜宣示,但朕還有些不解,所以要馮卿替朕釋疑,……” 這才是正題,馮紫英其實大略猜測到了一些,多半是和銀莊之事有關(guān)。 至于說吸引招募江南船主海商北上一事,看起來更引人注目,但卻不然。 這事兒在之前他就有奏折給了永隆帝,也獲得永隆帝的默許,否則龍禁尉和刑部也不可能放手,而且還鬧得有些不愉快,甚至連那一幕刺殺,或許都和這事兒有瓜葛。 “皇上有何疑問,臣知無不言。” 心里有數(shù),馮紫英也不慌,鎮(zhèn)定自若。 “好,朕想問問,若是要在三年內(nèi)便讓這登萊和遼南建成像樣的艦船建造能力,達(dá)到朝廷希望的那般,最大的難處是什么?” 這個問題還真的有些出乎馮紫英意外,他還以為對方會直接問及銀莊的問題,但卻沒想到是問這樁事兒,也由此能看出這位永隆帝還真的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倒讓他對這位皇帝高看了幾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