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二人頗為相得,林如海心中越發安穩,“文言,坐,坐。” 汪文言坐定,林如海才沉聲道:“文言,你把這幾日了解收集到的一些情況和紫英說一說,今日紫英已經情況和戶部崔大人說了,他們也揚州府衙和漕運那邊打了招呼,估計應該會有一些安排,但是他們還是覺得紫英還是有點兒夸大其詞了,認為不至于那么危險嚴重,紫英也有些拿不準,……” 汪文言輕咳了一聲,這才點點頭道:“東翁,馮大人,因為之前朝廷這一撥公干和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并無關聯,所以文言也就沒有刻意去搜集了解相關情況,不過開海事大,關乎江南國運民生,所以也有所了解,前幾日東翁提及了馮大人和東翁關系,所以文言這幾日便也專門做了一番了解,還是有所得的,……” 短短幾日就能有如此了解,馮紫英對汪文言的本事和都轉運鹽使司衙門的能量也有些震驚。 汪文言肯定是有些能耐的,能在歷史上造出那么大聲勢,若是浪得虛名,那也太小看古人了。 而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馮紫英除了知道掌控著鹽引鹽課銀子外,也就知道這應該是歷任皇帝的一個小金庫提款機了。 嗯,當然這肯定是和朝廷內閣達成了某種默契的,合情合理,但不合規不合法,就這種大家心照不宣的默許存在。 至于說這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馮紫英就不太了解了,但從今日汪文言的態度來看,這個衙門肯定掌握著相當資源,起碼是在情報信息這一塊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 見馮紫英目光里有了幾分探究的神色,汪文言自然明白這一位應該是感興趣起來了。 只可惜這都轉運鹽使司衙門沒有父子相傳的規矩,而且汪文言也認為若是真的接任了這個巡鹽御史職位,對其他人來說也許是驚喜,對于馮紫英來說,則未必,甚至是失遠遠大于得。 當然若是東翁要把某些資源交他這個女婿,還有半年時間,倒是可以做一些準備。 “……,根據文言所了解,朝廷開海在江南總體反應還是偏好的,絕大部分士紳持支持態度,當然也有一些思想較為古板者,認為朝廷過于重視商賈,忽略了農耕根本,這等言論沒太大影響,也不值得關注,……”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這個群體數量不大,平素也很低調,不顯山露水,其中在閩浙兩廣兩省較多,南直這邊有,但較少,他們也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提及的海商,嗯,或者準確的說就是和倭人都有勾連的走私商人,……” “這個海商群體數量初步估計應該是在三十到五十家之間,都是在當地看不出,很低調,但是家資巨厚,而且人脈極廣,地方官府官員和他們多有勾連,但他們不屬于地方士紳中名流,影響力有限,名聲也一般,但潛在勢力很強,當然這三五十家只是一個大概估算,實際上依附于這三五十家的肯定有上百家,但規模肯定不及這些家,…… “這個群體應該是對朝廷開海最為反對的,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開海,那么各地那些影響力和名聲甚至錢銀資本比他們更大更強的士紳就光明正大加入進來,而他們相較于這些本身就在本地極有影響力,連官府都要敬畏一二的士紳望族來說,就不夠看了,以前這些人礙于名聲和朝廷規制,所以不愿意插手,但現在朝廷開禁,即便是他們本人不會參與,但是家族中子侄是肯定會參與進去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