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年除了魯西南地區外,河南和陜西都是大旱欠收,特別是陜西那邊尤為突出。 明年戶部在賑濟上的主要心思都要放在陜西特別是陜北地區,河南這邊壓力一樣巨大。 所以無論哪里能夠給他一個減輕壓力的好消息好路徑,他都是樂于見到的。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馮紫英覺察到崔景榮心動,趁熱打鐵。 “哦?說來聽聽。”崔景榮還在考慮如果魯西南這邊的流民可以通過轉移流民來運河沿線類似于以工代賑的模式來解決,但是代賑的另一端卻不再是官府而是窯主們了,這也為窯主們提供了大量勞動力,這是好事。 “既然是貢磚解禁,可以供尋常士紳商賈乃至普通民眾使用,那么在貢磚上適當抽分,或者說征稅,這也就說得過去了。”馮紫英見崔景榮眼睛一亮,微微一笑。 “這等貢磚所用者當為各地士紳商賈中身價不菲者,原來還要 來還要擔心逾制,現在就不再擔心這個,多幾兩銀子,想必對這等家庭來說,也是無關緊要的,而積少成多,這對于朝廷來說,卻是多了一筆收益了,想必皇上和內閣也是樂見其成的。” 崔景榮真心服了,難怪這小子能闖下如此大名聲,這等心思委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轉來繞去都是直擊人心,而且樣樣都能緊扣你所在意的,讓你欲罷不能。 “紫英,本官還真的難得服人一次,但這一次,本官被你說服了,今兒個晚間本官就要寫奏折給幾位閣老和皇上,取消貢磚限制,同時鼓勵多建磚窯,以求吸納明年春可能大規模出現的流民,一個流民家庭哪怕有一個壯勞力在窯廠干活兒,也就能養活一家人,也能讓朝廷賑濟壓力減輕許多,……” 見崔景榮如此激動,馮紫英反倒是冷靜了一些,“崔公,此事也無需如此急迫,最好今日到了臨清,明日到東昌府之后,與府尊和知州等幾位先行商計一番,了解一下目前臨清貢磚每年規模以及預估一下未來可能擴大的規模,這樣也可以有的放矢,……” 崔景榮看馮紫英越發順眼,點點頭:“此事本官自然知曉,但我要先上書與幾位閣老和尚書大人有所準備,至于具體如何操作,自然要等到東昌府和臨清州這邊的基本情況出來再做定議。” “那只要大人心里有了計議,下官也就放心了。” 馮紫英不再多言,以崔景榮的履歷經驗,這等事情無須自己提醒,自然明白如何去推動。 日后此事若是能做成,當然就是崔景榮實打實的一份政績,至于說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么,馮紫英相信少不了。 且不說崔景榮不是那等湮沒他人功勞的品性,而且明日還要去東昌府,府尊大人可是自己未來的泰山啊,這等事情是離不開府州兩級官府的推動的。 ******** 到了臨清,各自下船。 便是范景文和賀逢圣也知道馮紫英要抓緊這半日時間回老宅辦些私事,所以沒有來打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