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有度走了,帶著些許興奮和期待走了。 馮紫英提醒了他保持安靜,點到即止。 這只是馮紫英的一種觀察所得,未必正確,但是必要的形式仍然要走,而且到最后拿出決定結果時,仍然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來,無論是最終選擇哪一方。 馮紫英也不確定朝廷里是不是已經確定了某些事情,但是以他的觀察和判斷,如果真的要等到自己這一行人去調查結束之后再來決定誰該列入首批開海港口,那無疑就有些可笑了。 毫無疑問,寧波也好,漳州也好,泉州也好,都是有一些能夠支撐開海的基礎條件的,就像自己和許獬所說的那些條件一樣,這幾座城市都有基礎,唯一就是各有所長罷了,認為哪一方面更重要,最后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能羅列出一二三的理由來,這完全沒有問題。 關鍵還在于朝廷內各方的博弈角力直至妥協。 當然,你要說這些基礎條件毫無用處,那肯定也不可能,但是本身都具備一定基礎情況下,更多的還是各方在朝廷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博弈了。 但無論如何,自己這一行都要給皇上和內閣一個交代,這既是博弈的一部分,同樣也需要為下一步全面開海做好鋪墊。 ******* “非熊,這邊就只有全靠你了。”馮紫英在王應熊肩上重重的拍了一掌,意味深長。 “放心,紫英,我明白輕重。”王應熊知道對方明日便要啟程南下,事情肯定尤其繁雜,但是卻專門和自己抽出半個時辰來說西南流土之爭的問題,足見對此事的重視。 上一次對方如此重視的時候就是寧夏鎮出亂子之前,這充分說明了對方在軍務上的靈敏嗅覺。 鄭崇儉跟隨馮紫英平定西疆,至今尚未回來,但是最遲也不過就是明年就要回來,而且多半就要直進入兵部! 這幾乎就是庶吉士散館之后沒有能入翰林院那幫人的待遇了,甚至比那些人都還要提前一年! 這份機會既是馮紫英給鄭崇儉的,同時卻也是鄭崇儉自己爭取來的,沒有之前鄭崇儉有針對性的對甘肅寧夏那邊在職方司等各方獲取的情報編撰,柴恪怎么會同意讓他跟隨出征? 現在若是有這樣的機會輪到自己,王應熊當然不會放過。 “不過,紫英,這流土之爭的矛盾不是一年兩年了,你就這么擔心會爆發出大亂子來?”這個問題王應熊忍了許久了,實在忍不住還是問了出來。 “非熊,若是你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大周衛鎮軍隊在西南的情形就應該知道我為什么擔心了。”馮紫英站在窗前,從翰林院這幢樓閣的窗戶里向外眺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