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他力圖找到既能避免過多攻訐,但是卻又能振奮人心的舉措,只不過這種事情往往是可遇不可求,而且幾乎都和銀子有關系,沒有銀子,你便是想干什么都只能徒呼奈何。 但這一次他終于等到了。 誰都沒想到這樣一個機緣居然是因為寧夏鎮的叛亂帶來的,原本讓他幾乎要一夜白頭的麻煩事兒,居然被演變成這樣,不能不讓他在深夜里都暗自祈福,這是上蒼垂顧自己,讓自己這個皇位能更穩固。 忍不住又翻看了馮紫英帶進宮來的這一份奏折。 準確的說不算是奏折,馮紫英還不是正式官員,也無權上奏折。 這應該是一篇對開海和舉債的一些建議性文章,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期乃至下下一期的《內參》都會陸續刊載這一類相關的文章。 細細品讀,永隆帝認真地咀嚼著其中精義,開海設立市舶司不應局限于一兩處,這一點馮紫英專門和永隆帝解釋過,也不能只局限于北方,像登萊就應該要納入其中,對朝鮮和日本的海貿應當要從一開始就重視起來。 這讓永隆帝也很好奇。 海貿都知道盛于閩浙,其次才是兩廣和南直隸,而且主要貿易方向都是南洋和盤踞在南洋的西夷人。 & 山東這邊海貿并不發達,永隆帝一度認為是不是因為馮紫英籍貫山東所以替家鄉考慮,但是從平衡南北贏得北方士人的支持來說,鼓勵山東的海貿也是極有必要的。 但馮紫英在文章中提出了對日本和朝鮮海貿的重要性,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對于大周擁有巨大生產能力的瓷器、紙張、茶葉、絲綢等物資可以有著巨大的接受能力,同時來自日本的銅、銀則是大周最奇缺的物資,這種貿易可以極大的互補雙方需求,實現平衡。 永隆帝隱隱感覺到了馮紫英從對朝鮮、日本貿易體現出來的一種意圖,或者說是野心,那就是要重新將日本和朝鮮納入藩屬的意圖。 這種意圖前期未必要以戰爭來實現,現在的大周也沒有這個財力來打仗,但是可以以貿易的互補來實現雙方的聯系更加密切,同時也能很好的消除倭寇存生的基礎。 這讓永隆帝也忍不住怦然心動的同時也有些擔心,這會是一個相當宏大的計劃,三五年之內都未必能見得到效果,但是卻是值得人為之奮斗的。 沒有哪一個君王能無視這種彰顯泱泱大國的壯舉。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水師艦隊的基礎之上。 永隆帝也明白馮紫英之所以在這方面濃墨重彩撰寫的意思,那就是要把建立水師艦隊的規劃也列入其中,目光不能只局限于九邊。 這小子的心思倒是和他老爹的想法不盡一致,反倒是和那些南方士人的觀點有些一致,這讓永隆帝也很感興趣,當然他不相信馮紫英可以背叛北方士人而和那些南方士人攪在一起,這只能說明這個年輕人的胸襟從未局限于一隅,而是以朝廷為重。 此子才十六歲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