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章,謝謝了,我會將此情況轉(zhuǎn)告給家父,至于說朝廷如何來安排,還有他本人如何考慮,我也不好說,不過現(xiàn)在還說不到那一步去。”馮紫英也鄭重其事地點頭表示謝意,“但不管怎么說,謝謝了。” “你我兩兄弟就不客氣了,更何況這本來也是公務(wù),若是令尊真的要接任三邊總督,愚兄又在兵部的話,那打交道的時候可就多了。”鄭崇儉也拍了拍馮紫英肩頭。 ******* “哦?讓你回去也是應(yīng)有之意,柴恪和楊鶴他們是平叛主帥副帥,現(xiàn)在劉東旸部還未解決,他們當然不能走,你是庶吉士,回去匯報是再合適不過了,而且皇上對你印象頗佳,而且你還是武勛子弟,所以你回去匯報是最合適不過了。” 馮唐對這個安排并不意外,“只是柴楊二位這個打算倒是蠻好,但朝廷怎么籌集錢糧?你出的這個主意能立竿見影么?” “那就要看朝廷和皇上的決心和想法了。”馮紫英也嘆了一口氣,“但兒子以為這應(yīng)該是最好的解決方略了,其他辦法都是后遺癥頗多,且難以解決,兒子打算回去之后也要向齊師和喬師他 和喬師他們兩位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向他們兩位和盤托出。” 馮唐也知道這應(yīng)該是最穩(wěn)妥的解決辦法,真要打或者不聞不問,都難以交差,所以柴恪才會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求自己兒子立即回京向朝廷稟報詳情。 “至于你說你那位同學(xué)所言情況,為父清楚,榆林和延安這一帶情況都很糟糕,連年旱蝗不斷,地方官府賑濟不力,光是去年我已經(jīng)協(xié)助地方官府處置了九起小規(guī)模的民變了,若是繼續(xù)這樣下去,真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三邊總督位置看起來位高權(quán)重,但是在沒有錢糧支應(yīng)的情形下,這就是一個火藥桶,為父并無意愿去借這個燙手山芋,最好還是朝廷文臣來接手最合適。” 馮唐也看得很清楚,有那份精力,還不如回京謀個閑差,反正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息了,他對這個位置也就沒有那么熱衷了。 見馮紫英還欲說,馮唐擺擺手,“此事為父知曉怎么處理,柴楊二人一年之內(nèi)還走不了,所以你不必擔心,你回去之后,還是先讓你母親請人上門議親,此事不能再拖了,人家沈家姑娘也都是十九了,這般耽誤也不合適,起碼要把親事定下來,也好安人家那邊的心。” “另外,為父還是那句話,如果合適,你也可以把云裳和其他合適丫頭收房,這一趟為父也有些心有余悸,若是能替馮家先生下一兩個后嗣,那也能早點兒對馮家列祖列宗有個交代,這封信你帶回去與你母親。” ***** 馮紫英啟辰離開甘州時已經(jīng)是七月下旬了。 和劉東旸的談判進行得還算順利,不出所料劉東旸部先前提出的條件是名義上投誠歸順,但是繼續(xù)留在肅州和高臺以及鎮(zhèn)彝所,這當然是柴恪他們無法應(yīng)允的。 后來柴恪才提出了讓劉東旸部西出沙洲,這邊朝廷可以保障其大部分后勤糧草,同時也要讓劉東旸保護西出商道,并與西海蒙古諸部實現(xiàn)互市,像三邊提供戰(zhàn)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