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送走了一干傳旨的太監官員們,整個馮府又陷入了一片沸騰之中。 這半年來,這種事情已經屢屢在馮府里上演了,前三次分別是少爺秋闈中舉,緊接著會試中進士,殿試中二甲進士,現在又是故去的大老爺追封侯爵,一場接一場的喜事撲面而來,弄得整個馮府都是應接不暇。 小段氏去安頓府里邊的事兒了,屋里只剩下一身誥命的段氏和馮紫英母子倆。 馮紫英還在琢磨這永隆帝突如其來搞這么一出的目的。 是要阻止自己館選庶吉士么?應該不是。 那就是要顯示一種姿態了,對于以往為朝廷效忠賣命的,朝廷不會忘記,但這不是主要的。 在馮紫英看來,這是一種向一些還看不清形勢的臣子們表明態度了。 自己在會試殿試上兩篇策論知曉人太多了,雖然很多都是泛泛而談,但是指向卻很明確,現有的格局和對策已經日益不適應當下朝廷困窘的局面了,需要探索探討一些新的思路和對策來幫助朝廷走出窘境。 這一手玩得很漂亮,既沒有直接觸及到太上皇的既往,而更像是和一些文臣們之間的針鋒相對,可以讓太上皇那邊心安理得的坐觀,而這恰恰是永隆帝想要的效果。 永隆帝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一步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積淀自己的威信,當達到一定程度上時,量變就會成質變。 但太上皇既無力改變這種局勢,甚至還樂于見到這種和緩的局面,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直健康下去,所以這樣的局面對大家都是能接受的,當然義忠親王例外。 “鏗哥兒,你說朝廷這是怎么回事?怎么會追封你大伯?”段氏也沒搞明白這么意思。 不是給自己丈夫封侯,而是繼續追封大伯,可他大伯早已經不在了,這個爵位卻沒有明確由誰來襲爵。 如果是自己丈夫,那就意味著還需要一道圣旨和禮部的文書,但自己丈夫的神武將軍稱號呢?虛封也是爵位啊,好歹也還有些祿米和名聲啊。 如果自己丈夫不襲爵,難道是由兒子直接襲爵?那同樣需要特旨。 問題是兒子都要奔文官之路去了,要這個呼倫侯爵位,好像就有點兒可惜了,對他幫助不大,甚至可能還有點兒關礙吧? 當然田土和莊園還是很讓人喜歡的,畢竟這是皇上賜的。 馮紫英倒是慢慢想明白了。 這就是一個姿態,沒有明確是父親還是丈夫襲爵,那實際上就是看馮家了,甚至這就是一份賞賜,可以用到下一代上去了,你馮家可以找一個子弟來襲爵,當然就是延續大伯這一房的香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