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到山地元治命令的日軍軍官迅速地組織士兵,想要構筑起防線阻擋第二梯隊的進攻。 這個時期的日軍軍官有很多是經歷了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國**戰的。他們在對各藩的平叛戰斗戰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甚至很多人是留學歐洲一些著名的軍事院校的。 那些日軍軍官認為雖然對手的武器犀利,但是目前投入戰斗的兵力并不多,他們是有機會穩住陣腳的。 還是那句老話,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第二梯隊在離日軍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就停了下來,步兵們又是玩得那一套,依托著步戰車、悍馬車構筑火力支撐點。 第一梯隊已經完成了對日軍的穿插迂回,而第二梯隊距離日軍有一千米,穿越者沒有部隊處于Dangerclose范圍內,擔任FAC的李思鋒把這一信息匯報給指揮中心。 那兩門一大一小的喪門星迫擊炮又恢復了炮擊,第二梯隊里山地部隊那兩門60毫米的小砸跑也加入了合奏,這時的炮擊由二重唱變成了四人合唱。 在觀測哨的指引下,火炮對日軍進行了精確的炮擊。只要有日軍稍有聚攏的跡象,炮火就會如期而至。 日軍軍官們才稍稍聚起一些士兵,就會遭到猛烈的炮擊。整個日軍陣中,一派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找不到士兵的混亂景象。 應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是,讓部隊稍往后側,重整隊形。只是對手已經完成了迂回包抄,再讓敵人的第二梯隊粘上來的話,很快合圍的口袋就會形成,然后慢慢收緊。 日軍不敢后撤進行重整,而第二梯隊也不著急著進行沖鋒。穿越者的第二梯隊用.50大口徑機槍和7.62毫米機槍這些射程比較遠的武器對日軍進行壓制。 步戰車和悍馬車慢慢的掩護著步兵朝著日軍推進,那些手持M4卡賓槍的士兵只是隨著戰場慢慢往前走,而并不盲目開槍。一千米的距離對于短管的M4有點吃力,5.56毫米步槍彈的威力在這個距離上也有點無奈。 日軍的炮兵陣地作為穿越者兩個梯隊攻擊的重點,被傾瀉了各種口徑的炮彈,加上日軍自己彈藥的殉爆,已經看不到什么活人了。甚至看不到一門完好的炮,各種山炮,野戰炮的零碎灑了一地,真是個末日景象啊。 日軍士兵們很快發現,不管是他們有意或無意地聚集,總會遭到炮擊,或者是那些連射武器的射擊。 高爆榴彈的巨大威力讓這些士兵們懷疑他們是不是遭到了重型岸防炮的轟擊,而那些機槍的短點射更是精準歹毒。總之,士兵崩潰了,他們拒絕執行軍官們原地整隊阻擊敵人的命令,四下潰逃了。 看到日軍開始潰逃,第二梯隊并沒有急著追擊。仍然是按著原來的速度,步兵依托著戰車,慢慢靠近日軍。這種攻勢雖然沒有第一梯隊那種刀鋒劃過的尖銳犀利,但是卻猶如攻城錘般沉重而勢不可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