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7、蕭墻-《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第(1/3)頁

    建安六年,北方大戰落下帷幕。

    作為最后一戰的蒲吾之戰,三千鮮卑騎兵出人意料地擊潰了駐扎在蒲吾的十幾萬河北大軍人馬,并在戰后坑殺了俘虜的幾萬河北兵卒、民伕,將他們的尸首筑成京觀,以此來炫耀武功,震懾河北的人心。

    隨后,大張旗鼓的鮮卑騎兵押解著少量俘虜和大批戰利品撤軍北還,沿途所向披靡,一路上河北郡縣或據城自保,或棄城逃亡,沒有一支軍隊膽敢出擊攔截,就這樣眼睜睜任由鮮卑騎兵耀武揚威地離境出塞,大獲全勝,滿載而還。

    對于河北而言,這幾年間接連不斷的敗仗,從未有一次如此嚴重的,河北的精兵良將幾乎是一戰而沒,眼下單單是幾萬兵民尸首胡亂堆砌起來的京觀和流竄的散兵游勇,就已經由市井民間的口耳相傳,引得各類謠言滿天飛,嚇得黔首婦孺心驚膽跳,讓河北人心陷入無盡的恐慌之中,邊郡將佐畏鮮卑如虎,郡國守相擔憂并地西涼兵的入侵,勢力衰微的黑山賊也隱隱有死灰復燃、攻打郡縣之勢,境內的一些城邑甚至掀起了大小規模的叛亂······

    當然,時下這些紛至沓來的壞消息,最讓鄴城大將軍府擔憂的,還是身處并地、河東兩地的西涼兵動向。

    在已經逃回鄴城的田豐、逢紀等人看來,塞外的鮮卑、流竄的黑山都不過是纖芥之疾,無法威脅到河北基業,只有屢戰屢勝,連破袁曹兩家的關西閻艷明才是他們真正的心腹大患。

    一旦西涼兵翻越太行山出兵攻袁,縱使田豐等人相信以關西之力無法鯨吞河北基業,但以當前的形勢來看,鄰近太行山東麓的一些郡縣陷落卻是難以避免的,局勢如果急轉而下,無險可守的鄴城大將軍府說不定也要遷往河間、渤海等地了。

    所幸,在田豐、逢紀等人的日夜擔憂中,最壞的情況終究沒有出現,河東、并地等地的閻行軍隊按兵不動,遲遲沒有對河北駐軍的城邑發動攻擊的跡象,兩家的邊界經歷一番大戰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去年袁紹大軍發動秋季攻勢前的狀態。

    漸漸安下心來的田豐等人,開始相信接連獲勝的西涼軍兵勢同樣到達強弩之末,至少鄰境郡縣在短期內是沒有被大舉侵犯的威脅了,他們隨即將目光轉向了憂患重重的河北內部。

    的確,雖然麾下還有一些激進的將領主張趁勝追擊、攻城略地,但身處河東的閻行已經決定罷兵休戰了。

    戰時大規模的攤派賦稅、征調民役已經激起了關西地區小規模的叛亂,雖然因為衛覬等人的及時應對,沒有導致更大的禍患,但時下關東、關西各處倉癝里面的儲糧已經耗竭,士馬疲憊不堪,關西實在是沒有再發動新一輪攻勢的能力了。

    而且病逝在葉縣的戲志才的一封遺書,也更加堅定了閻行的想法。

    在遺書中,彌留之際的戲志才耗費最后幾分力氣,寫下了自己對北方形勢的最后判斷、盡管當時的他還不知道袁紹大軍會在蒲吾這個毫無名氣的小地方被鮮卑騎兵擊潰,但對形勢洞若觀火的他在開頭還是做出了關西一方獲勝、關東袁曹兩家皆敗的預言。

    只是他在隨后的筆墨中,一方面點明了袁曹兩家在這場北方大戰之后失去了進攻關西的能力,可另一方面袁曹兩家對抗閻行的盟約也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變得更加牢固。

    至少,時下唇亡齒寒的袁曹兩家已經不敢再像最初出兵時那樣各懷鬼胎:一邊積極用兵侵占閻行治下的郡縣,一邊暗暗盤算著如何禍水東移,將出關決戰的關西兵馬引向對岸的盟友。

    形勢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共同抵御來自關西的巨大威脅。

    而聯合起來的袁曹兩家雖然沒有了進攻關西的能力,可在協同防御上依舊有一戰之力,加上荊襄的劉表已經提前退兵,如果閻行被這場大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冒失地作出趁勝用兵、吞并兩家的戰略,那恐怕強弩之末的關西兵馬難免要在深入敵境之后遭受敗績了。

    因此戲志才在遺書末尾建議閻行罷兵休戰,在關西生聚教訓,觀望關東局勢的變化,先行攻取殷富沃野的巴蜀,待到時機成熟,再兵出崤函,大舉進攻,一舉吞并袁曹兩家,統一北方。

    與其說這是一封臨終前的遺書,還不如說是戲志才內心對關西基業最后的牽掛,因為閻行讀遍全文,沒有看到戲志才在遺書中談及到任何有關自家妻兒、田宅的家事,遺書通篇前后都是圍繞著國事、天下事展開的,這讓閻行讀罷之余,扼腕興嗟,痛惜不已。

    “天隕英才,恨不得再與君運籌帷幄!”

    此戰大獲全勝的驃騎將軍手持遺書,癱坐榻上,望著枝葉婆娑的庭院,神色黯然。

    ···

    鄴城,大將軍府。

    逃回鄴城的袁紹雖然免為階下之囚,但病篤的他再經歷一番驚嚇和顛簸之后,病情更加嚴重,無法升堂理事,近日更是病情惡化,膳食難進,只能靠著一點粥水、湯藥支撐著。

    堆積擱置的軍政文書暫時由田豐、審配、逢紀、袁尚幾人一同商議處置,定下決策后再依次發往幕府各曹、州府郡縣、三州駐軍營中。

    大堂上,審配起身將軍書遞給公子袁尚,皺著眉頭說道。

    “蔣中郎將再次遣快馬來報,稱軍中士氣低頹,兵民逃亡日多,外有強敵壓境,內無糧草援軍,朝歌已然不可守,請求移營邶城、蕩陰兩城,拱衛腹心之地。”

    “胡鬧,朝歌地處要地,東西通衢,攻可進取河內,守可拱衛鄴城,乃兵家必爭之地,豈有棄城撤軍之理。蔣義渠身負大將軍重恩,卻畏敵如虎,屢屢請求移營內撤,若不嚴詞訓斥,只恐其擁兵自重,借著這一時機,反過來要挾幕府了。”

    聽完審配的話,坐在一旁須發皆白的田豐臉上頓時變色,這些日子他憂心時局、面容憔悴,可剛直的脾氣卻一點沒變,不待上首的袁尚出言,當即就赫然說道。

    是的,在蒲吾大敗后,雖然暫時沒有來自河內、并地的兵鋒威脅,但局勢糜爛的河北依舊問題重重:邊塞的外族鮮卑、烏桓,境內的黑山、逃卒、叛亂,手握兵權的將領,曖昧不明的繼承人······

    這些問題雖然還未演化成滔天大禍,可一旦處置不當,隨時又可能在河北掀起巨大的波瀾來。

    因此近來大將軍府頒布軍政法令頗為慎重,率軍逃回的將領張郃、高覽沒有被幕府治罪,反而是被勉勵一番后允其戴罪立功,帶兵平定境內的叛亂,收攏潰逃兵民,并奉命將蠢蠢欲動的黑山賊重新趕回深山,同時幕府的重臣郭圖也隨軍同往,在軍中擔任監軍一職。

    謀臣荀諶奉命趕往許都聯絡司空曹操,商定兩家接下來聯盟抵御西涼軍之事,幕僚辛評也被派往幽州,協助袁熙招撫、籠絡三郡烏桓,收拾代郡、上谷的殘局,并想方設法拉攏塞外的素利、彌加等東部鮮卑大人,企圖分化鉗制強勢崛起的鮮卑軻比能部。

    青州的袁譚也接到幕府的命令,加緊趕回鄴城商議大事。

    時下駐守蔣義渠請求移營,田豐雖然氣憤其畏敵如虎、臨敵退縮,但還是沒有直言遣使問罪、撤換將領,而是主張移書呵斥,勒令其不得擅作主張,引軍內撤。

    只是他這獨斷專行的態度著實讓袁尚不喜,因為袁紹之前喜愛幼子,所以河北基業的繼承人遲遲未定,但堂上共同議事的四人之中,逢紀、審配已經先后暗中表示效忠袁尚,所以他們一直是先草擬對策,再交由袁尚決斷,只有以剛直孤忠自居的田豐遲遲沒有表態,而且做起事情來也從不考慮袁尚的態度,似乎隱隱有支持長公子袁譚繼位之意。

    袁尚手中握著軍書,眼色變幻,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在逢紀的示意下,勉強露出了笑容。

    “咳,田公所言極是,治中就依照田公之言去處置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克拉玛依市| 临朐县| 信宜市| 清丰县| 山阳县| 腾冲县| 九龙县| 台山市| 乌拉特中旗| 常山县| 雷波县| 翼城县| 上杭县| 沙雅县| 汶上县| 威信县| 山西省| 咸丰县| 班玛县| 太湖县| 平舆县| 南充市| 且末县| 阜宁县| 康乐县| 山东| 永和县| 赤峰市| 龙岩市| 新营市| 城市| 岚皋县| 丽江市| 景宁| 太保市| 东源县| 周口市| 铜陵市| 宁武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