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69、詔書-《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中官統(tǒng)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共對事乎!”

    何太后的意思很明白,郎官是宮內(nèi)官,宦官是省內(nèi)官,省中是皇帝、皇后、太后、眾多妃子起居的后宮禁地,依照漢家故事,是不能夠讓這些郎官進入宮省之中的,就更別談讓他們來取代宦官,掌管后宮的諸多事宜了。

    前漢之時,王莽代漢篡位,大肆改制,所以本朝開國之初,曾經(jīng)一度時間,像侍中這種身為皇帝親近顧問的侍從官可以進入宮禁之中,但是到了漢章帝的時候,卻因為一件事改變了這項原本就存在疏漏的制度。當時的侍中郭舉利用進入宮禁的機會,和章帝后宮的妃子私通,有一次不幸被皇帝給撞見奸情,窘迫惶恐之下的郭舉兇性大發(fā),舉刀打算行刺皇帝,所幸被宮中侍衛(wèi)斬殺,為此章帝下令禁絕外臣無詔入宮,從此像侍中這種皇帝親近的顧問官也不能再進入宮省之中了。

    何進面對何太后的反對,訥訥無言以對,用郎官取代宦官入侍禁中確實是一件攸關后宮安危的大事,不得不慎重考慮,轉(zhuǎn)而要求誅殺為首幾個權勢跋扈的宦官。

    可惜得知消息的宦官立馬暗中在宮中煽風點火,有關“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的流言蜚語開始流傳,再加上何太后、何苗、舞陽君在朝廷內(nèi)外反對何進,逼得何進不得不私底下取消了誅殺跋扈宦官的打算。

    要知道,前漢的王莽就是利用外戚掌控朝政的權勢一步步鏟除異己,為自己代漢登基不斷營造聲勢的。人言可畏,何進居廟堂之高,卻同樣要防備這些流言蜚語的切骨之傷。

    再加上大將軍何進剛剛掌握朝政重權,他之前對權勢滔天的宦官們也是有些畏懼的,雖然在袁紹為首的黨人的不斷唆使下,羨慕在天下士民中得到除去為惡宦官的美名,但眼看誅殺宦官一事困難重重,心中也不由遲疑不定,不再像最初的當機立斷了,因此誅殺宦官的事情也就拖下來,久久不能決定。

    黨人聯(lián)手外戚對宦官發(fā)出的第一波攻勢,就這樣被根深蒂固的宦官集團由內(nèi)而外逐步瓦解了。

    面對朝中的形勢扭轉(zhuǎn),大將軍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動搖,黨人一方隱隱有轉(zhuǎn)入劣勢的跡象。黨人領袖袁紹急忙再次面見何進,為何進再次出謀劃策,勸他召集各地的猛將和英雄豪杰,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雒陽進發(fā),以此來威脅何太后,從外部打開這盤僵局。

    何進在第一次進奏誅殺宦官失敗之后,也察覺到了宦官隱藏的勢力如果不趁這個時候連根拔起,日后必然會成為自己的威脅。他很快又同意了袁紹的意見,開始召集四方兵馬,以誅滅宦官為名,會聚雒陽京師。

    說是四方兵馬,但何進在召集這些外兵之時,終究還是存了幾分謹慎,跟袁紹等黨人和大將軍的幕僚商議,雖然其中的鄭泰、陳琳、曹操等人明確表態(tài)反對外兵進京,但急迫打破僵局的袁紹、何進哪里能夠聽得下去這種進諫,于是很快就敲定了帶兵入京的人選。

    首先,何進的讓僚屬王匡與袁紹黨人集團成員之一,時任騎都尉的鮑信都是泰山人,泰山地險多山,民風剽悍,何進就讓他們回鄉(xiāng)去召募軍隊。同時又召東郡太守,黨人之一的橋瑁出兵屯扎成皋,從東面威逼雒陽京師。讓從并州刺史卸任,轉(zhuǎn)任武猛都尉的丁原率領數(shù)千并州人馬進軍河內(nèi)郡,渡河焚燒黃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雒陽城中,從東北面逼近雒陽,讓駐扎河東的董卓率軍西來,從西面威逼雒陽京師,而這些軍事行動全部都打著消滅宦官作為口號。

    所以李儒、閻行等人回到河東的董卓軍中沒多久,董卓就接到了何進的進軍的命令,正翹首以盼、準備帶兵插手京師爭斗、渾水摸魚的董卓欣然領命,留下數(shù)千人馬停駐在河東各渡口要地之后,親率近萬百戰(zhàn)之師奉命趕往京師。

    閻行回歸徐榮的麾下,統(tǒng)領自己那一部近千人馬也跟隨董軍大軍向雒陽京師進發(fā)。他們的近萬人馬從河東的茅津渡河,進入弘農(nóng)陜縣境內(nèi),沿著崤函古道艱難跋涉行進,繼而大軍調(diào)轉(zhuǎn)北折,越過北陵,大隊人馬抵達了澠池城。

    從澠池至雒陽,沿途需經(jīng)過新安、函谷關等地,但路途卻變得平坦,再加上董卓心急朝中的事變,有意要插手朝中的各方爭斗,所以激勵士卒,加速趕往雒陽。

    行軍途中呢,董卓就已經(jīng)開始響應大將軍何進的號召,為自己的這一次進軍雒陽樹立了誅滅宦官的旗號,他的奏疏中就說道: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據(jù)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shù)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氣上蒸,妖賊窎起。”

    這是先歷數(shù)宦官當權的惡行,為后面自己統(tǒng)領大軍進逼京師雒陽而樹立大義幌子做鋪墊,接下來就董卓開始為自己先前的駐軍河東、觀望朝中局勢的抗旨行為洗地了。

    “臣前奉詔討于扶羅,將士饑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臣隨慰撫,以至新安。”

    到了最后,董卓也就大義凜然樹立起了誅滅宦官的大義幌子。

    “臣聞?chuàng)P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yǎng)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今臣輒鳴鐘鼓如雒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

    春秋末期,晉國六卿紛爭,趙鞅就曾經(jīng)以“驅(qū)逐君側惡臣”的名義向范、中行兩家發(fā)動討伐戰(zhàn)爭,算得上是“清君側”的鼻祖了,再加上后面趙氏和魏、韓兩家打敗其他三家,成功分割晉國,老祖宗“清君側”的壯舉也就被正義化了,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毫不揶揄,直接就把趙鞅“清君側”的行為拿了過來,放在自己的身上,為自己正名。

    可惜大軍剛剛進入澠池,董卓就接到了大將軍何進突然變動的命令,改令董卓率軍就地駐扎,為雒陽京師大將軍、黨人一派助勢,董卓都把自己的兵馬都帶到這里了,眼看京師就近在眼前,哪里愿意留下來徒生枝節(jié),他對何進的命令不管不顧,繼續(xù)下令進軍。

    于是董軍前軍在雒陽城西越過夕陽亭一地之后,就遇上了宣詔阻止董軍前進的諫議大夫種邵。得知是種邵本人親來之后,董卓立刻馳馬趕往前軍面見,他懷疑朝中已經(jīng)有變,所以才會讓自己停止進軍,于是使眼色有意要讓軍士挾持種邵,不料種邵立馬就察覺到了董卓的心思,他手持詔書,大聲呵斥,董軍士卒紛紛退避,不敢上前,董卓本人也無言反抗旨意,再加上自己是種嵩的故吏,也不好對其孫種邵用強,于是只能讓前軍撤到夕陽亭,等候中軍、后軍集齊,再商議進退之策。

    注:1、《漢官典儀》王莽秉政,侍中復入,與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后宮通,拔佩刀驚上,舉伏誅,侍中由是復出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安吉县| 南涧| 镇原县| 图木舒克市| 海伦市| 鄂伦春自治旗| 温泉县| 广宁县| 栾城县| 湘乡市| 山西省| 枣阳市| 周至县| 正定县| 长垣县| 九龙坡区| 玉环县| 开阳县| 三河市| 宁德市| 新兴县| 成都市| 上犹县| 永兴县| 晴隆县| 兴海县| 曲周县| 鹤岗市| 黄山市| 文安县| 徐水县| 板桥市| 彭阳县| 玛曲县| 鄂州市| 鞍山市| 正蓝旗| 宝丰县| 广宗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