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慶文帝舍不得殺宸王,因為宸王能幫他帶兵打仗。 慶文帝也舍不得殺阮青瑤。 哪怕她膽大包天言語犀利。 但正因為她膽大包天,所以才敢替宸王擋鞭,才敢說常人不敢說的話,才能在關(guān)鍵時刻一針見血點醒他。 這樣的人才極為難得,殺了就沒了,他舍不得。 他雖然不是什么有為明君,但他一向惜才。 所以眼下,他非但不能殺宸王和阮青瑤,還要想辦法安撫他們。 怎么安撫呢? 宸王差點死了,他必須給個說法。 只能讓太子背鍋了。 沒有涉及到利益時,慶文帝會毫不猶豫偏心太子和璃王。 但在利益面前,父子情深只能靠邊站。 慶文帝一臉痛心地望著太子道: “太子,如果不是你一口咬定說宸王勾結(jié)叛軍,并一再地慫恿朕嚴刑逼供,宸王也不至于差點被打死” 太子一聽,慌了。 這是要治他的罪啊! 父皇一向?qū)檺鬯趺磿榱隋吠醵嗡淖锬兀? 這不可能啊! 一定是因為阮青瑤! 阮青瑤打著愛國的旗號胡說八道,偏偏父皇就吃她那一套,太可恨了! 他忙不迭地打斷帝王的話: “父皇,兒臣” 不等太子把話說完,慶文帝一臉威嚴地打斷他: “朕知道,你的心是好的,并不是故意要害宸王,所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朕就罰你,向宸王道歉,并且賠償宸王黃金千兩,你可服氣?” 太子想說“不服氣”,可接觸到帝王凌厲的目光后,他只好咽下心中的不甘,抿唇道:“兒臣心服口服。” 說完,他大步走到君阡宸面前,心不甘情不愿地向他道了歉,還命親隨回太子府取黃金千兩的銀票,送去宸王府。 相比于宸王差點被打死,太子的懲罰實在是太輕了。 可帝王偏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要知道以前,太子和璃王就算錯了,也是不用受到任何懲罰的,倒霉的永遠都是宸王。 宸王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有所顧慮。 他辛苦籌謀,為的是替先皇后完成心愿,還想給妹妹一個幸福人生。 他豁不出去,也不敢冒險。 阮青瑤卻是沒有任何顧慮。 她冒死進言,不但成功挑撥了慶文帝和太子璃王之間的父子情,還逼得太子不得不付出代價。 盡管代價輕了點,但跟以前相比已經(jīng)好多了。 阮青瑤見好就收,不再據(jù)理力爭。 跟帝王唱反調(diào),得把握好一個度。 一旦超過了帝王所能承受的度,就有掉腦袋的風險。 阮青瑤看似膽大包天,其實是胸有成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