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風華-《我祖父是朱元璋為什么不寫了》
第(1/3)頁
花間點點香,蜂蝶搶蜜忙。
旁邊是御花園的花海,眾人坐在涼亭長廊之中。
這是吳王朱允熥第一次賜宴臣子,解縉和鐵鉉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宮中賜宴分餐制,他二人各自坐在一張方桌后。朱允熥身上穿著的還是早上鍛煉身體的布衣,因為不夠莊重所以在宮中換衣。
十二個太監一字排開,手里捧著纏枝青花瓷。
首先每人面前四樣素菜,酸甜口腌青瓜片,香油干蘿卜絲,芝麻醬熗拌白菜絲,糖蒜。(青瓜就是黃瓜,黃通皇,所以避諱)
然后是每人一枚切開的咸鴨蛋,鴨蛋腌制的剛剛好,煮的也剛剛好,陽光下紅色的油脂,似乎在流淌。
梗米粥一人一碗,蔥油金絲卷,配蝦皮肉餡包子。
以帝王之家來說,吃的有些寒酸,但老爺子這邊的廚子終年預備的就是這些。一是老爺子性子簡樸,二來是老爺子就喜歡這些家常小菜。
若是哪個不開眼的,敢早上給老爺子預備燕窩,估計老爺子會把他當燕窩給熬了。
朱允熥還在換衣服,兩位吳王屬官不能擅自開動,坐在那眼觀鼻,鼻觀心。
鐵鉉性子沉穩,高大的身體坐得筆直,一動不動。
解縉坐在御花園之中,滿眼姹紫嫣紅的景象。心中詩意大發,本想吟詩一首,再見到身邊榆木疙瘩的一樣的鐵鉉,頓時什么詩都做不出來了。
兄臺!鐵鉉比解縉年長六七歲左右,所以解縉口中兄臺。
鐵鉉微微轉頭,微微頷首(han)。
在下解縉,江西人,洪武二十年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進士。解縉開始自報家門。
相傳當年他科舉的時候,本來應該是第一甲前三,但是年紀太小,而且文章言語激烈,考官為了磨他的性子,所以微微靠名此后了一些。
鐵鉉略微沉吟一下,在下鐵鉉,河南鄧人,國子生授官。
祖上可是?解縉微微錯愕之后,八卦的追問。
鐵鉉面不改色,元臣。
哦!解縉恍然大悟,怪不得!
鐵鉉眼皮子抖三抖,隨后面無表情。
原來不是科舉,國子生現在還能授官,再過些年,一個知縣都了不起了。更別說中樞六部,兄臺好福氣!解縉繼續笑道。
鐵鉉忽然扭頭,高大的影子直接籠罩在解縉的身上。
后者只覺得眼前一暗,像是堵了座山。
國子生就是國子監的肄業生,國子監雖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學府,但是其中的學生都是各地推薦的監生,監生就有了做官的權力。
自古以來這種好事,幾乎是輪不到老百姓的,地方推薦的都是各地的望族子弟,官員或者干脆就是貴族子弟。
明初官員成分駁雜,除了中樞掌權的淮人一派,還有淮人的死對頭江南一派,另外還有歸降大明原來的大元降官,貴族等人。
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但是胸懷坦蕩。當日常遇春等人攻克大都之前,朱元璋曾再三囑咐過,大元貴族與官吏不得加害。
他的這一舉動,不但贏得了失敗一方的好感,而且也把這些人迅速轉化為大明的官員力量。
鐵鉉祖上也曾顯赫,所以被保舉入了國子監。
解縉只覺得眼前一黑,再看鐵鉉那張木訥的臉,頓時有些心慌,兄臺,鐵兄,您擋住光了!
鐵鉉忽然莞爾一笑,搖頭回到自己的位置。
這時朱允熥換好衣服,一身金絲纏線的親王袍服,大步流星進來。
別人賜宴都是正宴,我這卻是早飯。兩位別嫌棄,隨便用些!朱允熥笑道。
其實他心里正愁沒有自己的班底,沒想到老爺子已經給他選好了左膀右臂。一個好漢三個幫,鐵鉉穩重,解縉有才,他心中不勝歡喜。
兩人都是讀書人出身,禮節上挑不出毛病,講究食不言寢不語,吃起飯來慢條斯理。
而朱允熥則是稍微有些不夠莊重,他吃飯和老爺子是一個路數,大開大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杭锦旗|
文昌市|
出国|
乌拉特后旗|
柞水县|
尼木县|
浦北县|
湖北省|
上饶市|
云和县|
石景山区|
马尔康县|
双牌县|
分宜县|
龙井市|
永寿县|
海盐县|
昭通市|
永定县|
贵德县|
杭州市|
枣庄市|
五峰|
靖江市|
新蔡县|
科尔|
绥滨县|
略阳县|
巨鹿县|
淅川县|
南岸区|
延安市|
昌黎县|
武义县|
醴陵市|
岗巴县|
连云港市|
淮北市|
定陶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