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額,你學壞了!” 現在的張凡徹底分不出多少精神來去醫院搶病號了。早上在醫院上班手術,下午還得去茶素市大學給老鼠做手術。 雖然當初趙京津教授說的好聽,一天做一臺手術就行了。可是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做完一臺手術,幾個人就要坐下來討論,坐下來分析。 幾乎和醫院的死亡病例一樣,必須找到相關的原因,然后再去想辦法解決。從藥理開始討論,一直到討論到下一次的手術方案。 議論、討論、爭論,真的如同頭腦風暴一樣,雖然給老鼠做手術,在系統中不被承認,但是和梁博士、趙京津教授他們討論的時候,對于張凡提高也特別大。 特別是一些基礎但特別深奧的知識,也讓張凡也開始慢慢的從技到術方向的前進 。這里所謂的基礎知識,并不是如數學或者其他理科一樣。 醫學的基礎不下十幾門,隨便拿出來一門,直接就是一門超級難的學科。比如最最基礎的生理學,這個學科就是講正常人體的生理知識。 初看很簡單,想精通,太難太難了,精通生理學的都是諾貝爾醫學或者生物學獲得者。可以想象這個基礎的難易程度了。 這就等于張凡請了幾個博士、碩士給他重新上課,補全他曾經缺失的課程。 雖然歐陽已經同意張凡可以適當的不參與科室工作,這直接就是等于明說了,可以不來上班。但是,系統不同意啊,所以張凡還是得苦逼的上班。 門診,也是一項醫生正常的工作,張凡還是住院醫師,不是什么專家,所以就沒什么掛號限制。 華國人太多了,一個市區醫院,一天的常規門診量都是在一百四十個左右,專家號少一點,五十來個,畢竟專家年紀大了,要受到保護! “張醫生,我給你轉過去了一個病號,你看一下。”張凡上門診的時候,兒科醫生打來了一個電話。 “好的。”門診,真的能鍛煉醫生的涵養,人太多了,而且跟本沒辦法維持什么排隊。前期還好說,等一些人拿著檢查報告單回來后,隊伍就直接崩潰了。 “張醫生,我是從兒科過來的,您給看看。”說著話,一個女性帶著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孩子來了。 “怎么了。”張凡看了一眼孩子后,就覺得不對。具體說不上那個地方不對,但是就是有一種非常不合適的違和感,這也是醫生長期積累起來,所謂的眼光。 “我的孩子,經常生病。稍微不注意點,就生病。沒辦法就帶到醫院來看了,兒科醫生說是讓我來找您。”孩子媽媽有點焦躁的說道。 “哦,來我先給孩子做個檢查。”然后對著一房子的病人說道,“來,各位,麻煩退一退,我給孩子做個檢查。”然后慢慢的逼著人群退了出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