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九鼎藏真,破碎虛空-《逐道三千界》
第(2/3)頁
嶗山、龍虎山均知道太玄誅滅魔帝,加上自有香火情在,更有諸葛亮等人,是以,這嶗山和龍虎山也是配合;而佛門四大圣僧卻也極是配合,反而是慈航靜齋垂死掙扎,被滅了宗派。
而這時,名義上是治玄司司主的太玄教主卻不在長安治玄司中,反而仍舊居于道宮之中。
太玄端坐于道宮“上天臺”第九層頂端“祈天柱”之上,元神之力覆蓋整個“上天臺”,“傳國玉璽”虛浮在太玄頭頂,灑出一道虹光。
太玄元神之力散發,仔細斟酌著這九鼎,查看這九鼎到底有什么奧秘,在太玄看來,秦始皇用來鎮壓大秦龍脈的十二金人都有那么多人皇龍氣,九鼎這夏禹所鑄,歷經夏商周三朝帝王的帝皇至寶怎么可能沒有人皇龍氣?而且這九鼎的作用和始皇金人仿佛,那么“傳國玉璽”定然也能將之龍氣引出來。
太玄閉關查探數十日,每尊九鼎都一一查探,卻一直不得結果,終于,這日太玄想到這“祈神封天陣”乃是秦始皇所遺,那秦始皇陵寢中上面“祈神封天陣”和下面“煉血融精陣”兩座陣法也是秦始皇所留,這其中是否可以依樣畫葫蘆?
于是太玄按照那日模樣,端坐與“祈天柱”上,將“傳國玉璽”懸于頭頂,以元神之力激蕩這“傳國玉璽”。
果不其然,這“上天臺”在“傳國玉璽”的刺激之下一下大放光芒,接著,九鼎震動,每尊九鼎中均游出一條五爪真龍,身上的色彩卻是黃、白、赤、青四色,太玄想到:這九鼎果然儲藏有人皇龍氣,夏朝為木德,是以龍氣為青,商朝為金德,是以龍氣發白,周朝為火德,龍氣泛赤,這三朝皆算得上是黃帝之后,是以帶黃,果然不錯。
太玄以元神催動,可是這九鼎中的九條真龍在空中盤旋不休,卻不肯進入“傳國玉璽”中來,太玄想到那日“傳國玉璽”乃是受龍氣刺激,這才吸引始皇金人中的龍氣,于是連忙元神返還元丹,將其中貯存的來自大唐敕封為道君的龍氣調動出來。
這道龍氣一出來,“傳國玉璽”便吸引而去,頓時“傳國玉璽”大放五彩霞光,不停旋轉,空中那九條神龍一下便飛入“傳國玉璽”之中,“傳國玉璽”將龍氣吸收完畢便往太玄體內灌輸而來,龍氣才一灌體,太玄上丹田的元丹,胸口劍痕,下丹田的小石片便爭奪起來。
這次太玄卻是學了個乖,以元神控制,將龍氣中的信息留在“傳國玉璽”當中暫時不看,將龍氣劃為十分,“傳國玉璽”自留一分以待日后,其余上中下三處一處三分,這次那下丹田的小石片在太玄元神之力灌注之下卻是和太玄的聯系更加緊密了幾分,太玄都為開始參悟便傳來一些大道感悟。
太玄正待細細吸收這些感悟,更是消化得自魔帝金丹和佛主那朵金色蓮花中得來的佛魔兩道秘法秘籍,忽然卻聽“轟隆”一聲巨響,九鼎破碎,化為齏粉,那盛在九鼎當中的五彩精石滿天飛散,猶如天女散花一般。
太玄連忙停止悟道,渾身百脈真元散發,與整個“上天臺”所覆蓋的元神之力相合,趁著這諸多五彩精石還未飛散便一下聚攏收為一體,更是一股作氣,運用太陽真火,將這諸多五彩精石按照“上天臺”大陣脈絡鑲嵌在“上天臺”各處節點之上。
從今日以后,這“上天臺”在不需九鼎便可直接吸收天地靈氣,聚于“祈天柱”上,助人修煉,而太玄也展開了查看大唐世界上的幾座“上天臺”之旅,他去過昆侖之丘,去過戰神之殿,甚至學著張良破開大氣前往熒惑星(火星)和太白星(金星),均是得到了不少感悟,有些武功秘法雖然和張良等人遺留下來的相同,可是憑借太玄自身的眼界和角度,往往都能有不同的收獲。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马边|
青河县|
永寿县|
鹿泉市|
台州市|
绵阳市|
仁寿县|
修文县|
马尔康县|
博客|
泾阳县|
仙桃市|
大悟县|
江门市|
日照市|
崇明县|
曲麻莱县|
大荔县|
沂南县|
澜沧|
区。|
呼玛县|
红原县|
舟山市|
华蓥市|
江阴市|
太谷县|
盐池县|
望奎县|
漯河市|
都江堰市|
宕昌县|
孙吴县|
仁怀市|
灵武市|
沿河|
吕梁市|
崇义县|
八宿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