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一位青年人的背影。 陸離只一眼,就認出了,這就是自己!陸離眉宇緊蹙,眼睛睜大…他繼續翻,翻到最后一張照片!照片中,那青年人回頭… 青年人穿著一身黑色綢緞長袍,帶著圓形黑色的金屬眼睛,面容溫和,露出淡淡的笑意,他看向了鏡頭位置。‘轟隆!’一段太久遠的記憶,被陸離從記憶中挖掘了出來。那是1926年,距離今天過去了九十六年… ,但對于陸離來說,這段記憶卻絕不僅僅只是九十六年這般短暫,因為,在這期間,陸離曾在1754年的時光住下,生活了近三百年。 三百年的歲月,讓陸離把這一段即使是在民國時期也并不起眼的記憶,早已深深的藏在了記憶的角落。 陸離凝神,回憶。 是。 ‘民國15年的外灘…我在黃浦江邊踱步。夏天的風吹拂… 在浩瀚的黃浦江邊,在外灘古典的建筑前…束手而立,目光向遠處瞭望… 是一位穿著西洋裝的少女,手里拿著那個時代的相機,對著我的背影,按下了快門鍵。感受到鎂光燈的光芒,我微微回首…又是一張照片,被記錄而下。 看著遠處那位,明顯出自于魔都大家族的少女,我露出了些笑意。 沒有交談的意思,踱步而行。我終究是這個時代的路人… 接連兩張照片的拍攝,讓我的時間又一次額外被消耗。’陸離收起了回憶,這一段文字,便是他對照片中女子,所有的記憶了。 準確的說,記憶的重心,甚至還僅在最后一段文字:“接連兩張照片的拍攝,讓我的時間又一次額外被消耗。’“先生.” “看來您想起了。” 孔云韜臉上露出喜悅,沉聲道。 “想起了。” 陸離頷首。 “最后兩張照片的背面,還有家姐的筆跡。” 孔云韜,又說道。 陸離聞聲,把兩張照片先后翻到了背面。 第一張照片。 娟細的文字:“拍于1926年 6月25日,外灘邊…’陸離點頭,“是那一日。” 陸離繼續,看向第二張照片的背面。 第一行:‘拍于1926年 6月25日,外灘邊…’ 這一行文字字跡較淺。 第二行:‘不知其姓名,不知其來處,不知其歸處,卻讓我惦記了一生,銘記了一生…我這輩子,唯一所遺憾的,應當就是那1926年的夏季,在遇見那個男生時,我不曾鼓起 勇氣,與他交談。我曾以為,在之后,我一定能夠找到他…但是,未曾想到,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