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章:不食周粟-《詭神冢》


    第(1/3)頁

    這是一段非常小的原始記錄,被被古時候一種特殊的樹葉汁,書寫在一張純白的動物皮上,顏色到現在依然沒有退。

    其記錄的內容陳智是熟悉的,其實就是現在流傳了幾千年的成語,“不食周粟”的典故。

    粟,小米,泛指糧食。

    典故的內容是: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姓氏墨胎。

    孤竹君去世后,欲選一位繼承人,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兩人互相謙讓,后來紛紛離家而避。

    后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聽聞西伯侯姬昌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

    而入了西岐之后才知道,文王已經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

    他們二人認為諸侯伐君是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

    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是亂臣賊子,誓死不作周的臣民。

    天下歸周之后,他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

    后一位婦人看到他們,便說:

    “你們自稱不吃周朝的糧食,可你們想沒想過,現在采摘的野菜野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長的呀!”

    二人一聽,方知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遂決定絕食等死,從此留下了不食周粟的故事。

    后人用這個成語形容氣節高尚,有骨氣,誓死也不妥協的志氣。

    但并不贊同他們二人的行為,批評他們心胸狹隘,周王朝以德治天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他們不識時務,何苦這么矯情云云。

    不管怎樣,這個成語的確是留下來了。

    陳智曾經覺得納悶,以統治階級的性格,怎么會允許這樣有敵對情緒的故事向后代流傳。

    所以曾經懷疑過這則故事,是后人杜撰的。

    直到現在發現這張獸皮卷子,才知道這成語的始尾,原來這件事情在周朝初期,真的發生過,而且有頭有尾的被記錄過。

    之所以沒被當時的統治階級消除,是因為這件事發生的地點,并不是當時周朝的勢力范圍內。

    那是一段很古老的外族文字,上面有外族的圖騰,應該是當時的某個狩獵部落保留下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金堂县| 唐山市| 工布江达县| 阿坝县| 共和县| 彭州市| 延安市| 永城市| 中超| 东乌珠穆沁旗| 永清县| 凤山县| 河津市| 崇仁县| 宜章县| 玉田县| 盖州市| 灵山县| 广灵县| 东方市| 岢岚县| 托克逊县| 松溪县| 安庆市| 渝北区| 什邡市| 阳东县| 仁怀市| 咸丰县| 莱阳市| 芮城县| 始兴县| 天峨县| 安达市| 肥乡县| 雷波县| 泾川县| 夹江县| 舟山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