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人中,有讀書特別有天分的,領取了當地官府發放的助學獎金,換了好的學院繼續苦讀,打算走科舉之路,報效祖國。 還有一部分是讀書比較出色,但還夠不到助學獎金的學生,他們的家人意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即便砸鍋賣鐵,也咬緊牙關,讓孩子繼續上學。 更多的學生,在結束了三年的義務教育后,便不再讀書了。 可因為他們識字,會打算盤,所以年紀稍長一些的,都能找到不錯的生計。 或幫人讀信寫信,或去書齋接點抄寫的活兒,或給人當賬房。 只要不懶,不好高騖遠,都能掙到錢。 那些曾經不舍得送自家孩子去上學,非要把孩子留在家里干農活兒的人,在瞧見別人家的孩子讀完書后,都能找到不錯的活計干,紛紛動心,將孩子送去義務學院。 短短幾年,蜀國在文化科普這一方面,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在這巨大的成就面前,老百姓們都沒有忘記暖寶。 他們知道,義務教育是暖寶提出來的,也是暖寶出錢出力去推進的。 于是,本就名聲大好的暖寶,更盛名不衰。 哦對了。 睿王妃秦盼盼在九月的時候,給魏瑾良生下了一個兒子。 魏家接連添丁,可添的卻都是茶壺,這讓大家伙兒再一次認為,他們魏家是真的沒有女兒緣! 因此,眾人都把目光放在暖寶的身上,希望暖寶成親后,能生個閨女出來。 沒辦法呀,誰讓整個魏家除了暖寶外,就沒有其他閨女了呢? 而身為唯一一個生下過女兒的逍遙王妃,也已經年過半百,別說催不催得動了,生都生不了咯。 所以啊,他們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暖寶身上。 畢竟上官家可是答應過的,以后暖寶若生了孩子,至少有一個要跟暖寶姓。 魏家人都想好了,他們要姑娘!一定得要一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