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等待施佩爾的到來之時,陳炎龍還在思考另外一個那就是德軍最致命的弱點,就是油料不足。 根據后世歷史資料的記錄:戰前的最后一個和平年代----1938年,德國總共需要的石油是7500000噸;其中只有約三分之一是由德國自己的石油精煉廠生產,另外5000000噸則從美國,委員內瑞拉和伊朗進口。 1939年9月戰爭爆發后其油料進口,就被英美盟軍從海上給封鎖了,進口的石油頓時縮減了一半;1940年全年運進德國的石油只有2075000噸,另外的不足只能夠依靠歐洲大陸來解決了。 例如從羅馬尼亞進口了大約1000000噸,從蘇聯進口了619600噸;但是蘇德戰爭爆發后;從蘇聯進口的渠道就從此被取消掉了,而且同時一直支持蘇聯的美國也是十分自然而然地,禁止進口石油給德國。 當然就算如此,德國依然還沒有馬上陷入絕境,蘇德戰爭前德國的石油儲備情況還是不錯的;通過征服歐洲國家繳獲了這些國家的大量石油儲備,特別是占領法國所獲得的收獲更加大,在法國德軍緊獲得的優質航空油料就有25萬噸。 同時,德國還壓制國內的民用燃料消耗,并且在歐洲進行閃電戰時;德國人的后勤補給都是通過火車和騾馬拉到前線的,這樣的作法也是節約油料的好方法。 不過就算如此在1940年德軍在西歐發動的閃擊戰里面也消耗掉了1200萬桶石油,當然這些石油緊緊只是美國3天的石油產量而已。 但是對于德軍來說,就是十分肉痛的消耗了,而且最糟糕的事情則是意大利這個小伙伴,從參戰以來就一直節節敗退,而且還被英美盟軍也來了一個海上封鎖,為此如果德國要想繼續將戰爭打下去的話;那么意大利這個拖油瓶肯定要從德國的石油儲備那里,來分一杯羹的。 而戰爭打到了現在的1943年,德軍的儲備也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而這個時候德國的石油最主要的來源地就是羅馬尼亞了。 德軍從羅馬尼亞進口的石油由1941年6月的15萬噸,增加到了8月份的40多萬噸。 但是和人們了解的不同的是羅馬尼亞雖然是德國的盟國,但是它并不是德國人的‘奶?!敵隹诘募眲≡黾油{到國內的石油消費時,羅馬尼亞的石油出口也開始進行削減,從原來的40多萬噸,一直削減到20多萬噸;而且隨著德軍在1943年的戰事不斷的失利里面,羅馬尼亞更加是削減的厲害,直接只提供10萬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