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拿破侖三世更為郁悶的是,身處巴黎代理他監(jiān)國的歐仁妮皇后再次發(fā)來電報,督促他率領(lǐng)法軍盡快發(fā)動進攻。 而就在拿破侖三世有些忍耐不住,準備再次組織兵力,向普魯士國境發(fā)動進攻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東方的中華帝國宣稱與普魯士王國締結(jié)過兄弟友好國的攻守同盟,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對普魯士宣戰(zhàn),便是對中華帝國宣戰(zhàn),作為回應(yīng),直接向奧斯曼土耳其和奧地利帝國宣戰(zhàn)!一直駐扎在黑海的亞速海灣內(nèi)至里海沿岸以及伏爾加河流域下游的中華帝國西征大軍連同仆役國軍隊共20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兵力12萬,從黑海的東岸越過高加索山脈,攻入奧斯曼帝國的東北部地區(qū);而另一路兵力8萬,從黑海的亞速海灣登錄,攻打已經(jīng)被奧斯曼帝國占領(lǐng)的克里米亞半島。 并且,不僅僅是東方的中華帝國方面。還有一支卡爾梅克牧民組建的1萬人的騎兵軍隊和3萬哈薩克以及哥薩克人組建的聯(lián)合騎兵部隊,越過第聶伯河沿岸,襲擊毫無防備的在此滯留守衛(wèi)的少量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和奧地利軍隊。 同時,更讓整個歐洲驚訝的是,古老而衰敗的波斯卡扎爾王朝的第四任君主納賽爾丁*沙直接宣布,跟隨中華帝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zhàn),并且從宣戰(zhàn)的當(dāng)天,便下令早就已經(jīng)秘密準備妥當(dāng)?shù)?萬波斯大軍攻向奧斯曼帝國的最東部地區(qū)巴格達省和庫爾德斯坦地區(qū),幼發(fā)拉底河及其支流上的巴格達和摩蘇爾等重要城市遭受致命威脅。 這些雖然不是土耳其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地區(qū),但一向人口眾多,富饒無比,特別是巴格達作為阿拉伯帝國的歷史首都,宗教及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奧斯曼絕不能容忍失去這里。因此,奧斯曼帝國立刻作出反應(yīng),湊集10萬軍隊趕赴東面國土,以阻止波斯大軍的進攻。 然而,奧斯曼帝國雖然人數(shù)眾多,但經(jīng)過十年前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和與沙俄的戰(zhàn)爭之后,前段時間又被歐洲幾個國家圍攻,精銳部隊已經(jīng)所剩不多,如今在服役的軍隊大多數(shù)都是臨時拉來的訓(xùn)練松弛的士兵,武器也比較落后,10萬軍隊加上巴格達省等地方駐軍,雖然多大15萬人,但能不能擊敗那8萬波斯大軍,還真不好說。雖然波斯人的武器一向也不大好,但不同的是,波斯人作戰(zhàn)勇猛,悍不畏死,而且如今又有中華帝國的支持,奧斯曼方面可是知道那中華帝國有上好的武器,原本奧斯曼帝國向沙俄發(fā)起進攻的時候,就從那中華帝國手中購買過一些,可惜的是數(shù)量太少了,而且沒彈藥了。 奧斯曼帝國另外更有些擔(dān)心的是,歐洲的那幾個鄰國,說不定又突然襲擊自己了。前段時間,原本那歐洲數(shù)國都簽署了秘密協(xié)議,奧地利帝國和獨立出去的希臘王國以及前不久剛剛獨立的塞爾維亞王國就派出軍隊攻打奧斯曼帝國。還有那強大的法蘭西帝國,也借口攻打奧斯曼帝國下屬的突尼斯貝伊政府。 要不是中華帝國突然停止了進攻,同沙俄達成了協(xié)議,只怕歐洲這些國家已經(jīng)將沙俄和奧斯曼這兩個帝國全部瓜分了。中華帝國的停戰(zhàn),讓沙俄有了一絲元氣恢復(fù),而奧斯曼帝國也不好再攻打沙俄,這才收回軍隊,加上又承認塞爾維亞王國的獨立,以及讓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這兩個公國納入奧地利帝國的懷抱,加上承認法國在突尼斯的最惠國待遇和另一重事實上的宗主地位,這才讓歐洲稍稍停歇,沒有再繼續(xù)進攻奧斯曼帝國。 沒想到,即便是沙俄讓出巨大的利益,割地給奧地利和普魯士,普魯士還不放過,繼續(xù)進攻沙俄,準備將整個沙俄的東歐平原全部占領(lǐng),而且,從這方面,歐洲諸國都察覺到普魯士王國巨大的軍事力量,這才意識到保留著一個已經(jīng)被削弱的沙俄,對他們的好處最大,并且可以抵御來自東方的威脅和歐洲內(nèi)部普魯士王國的威脅,也正因為這樣,歐洲的攻擊方向變了,變成一起針對普魯士王國,而這個時候,奧斯曼帝國立刻投靠了原本的老“宗主國”英國,進而形成如今的局面。 因為普魯士王國曾經(jīng)與歐洲其他列強簽署過秘密協(xié)議,瓜分沙俄和奧斯曼帝國,因此,奧斯曼帝國對于這普魯士可是一點同情心都沒有,而且,奧斯曼帝國也不擔(dān)心中華帝國會幫助一向關(guān)系友好的普魯士王國,因為前不久普魯士王國秘密與歐洲列強簽署協(xié)議對付奧斯曼,也算是“背棄”了中華帝國。奧斯曼帝國唯一擔(dān)心的本來是害怕中華帝國會干涉,但畢竟那個國家距離這里太過遙遠,而且自己也是被迫無奈,否則早就被歐洲列強更加瓜分得一干二凈了。 但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還是向中華帝國的西征軍主帥石達開專門送去書信解釋,他對這個東方帝國還是很畏懼的,畢竟能從遙遠的東方一路打到這里來,關(guān)鍵是能擊敗一直壓迫在奧斯曼帝國頭頂上的沙俄和大英帝國,這樣的勢力,是奧斯曼帝國得罪不起的。 但事與愿違,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沒想到,中華帝國根本絲毫沒考慮他的感受,也完全不顧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實力,直接以攻打盟國普魯士為借口,悍然發(fā)動對自己的侵略。并且,還說服和利用了波斯出兵來攻打自己,波斯同自己一向水火不容,歷來便是仇敵,這一招可謂狠到家了。 阿布杜勒阿齊茲不由暗自苦惱,夾在諸列強之間的奧斯曼土耳其,還真是為難啊。 但阿布杜勒阿齊茲心中清楚,這中華帝國的出兵肯定不是真的為了維護什么盟國普魯士,從他們的出兵方向便能看出,這東方的強盜國,比那當(dāng)初的大英帝國更為兇狠蠻橫,簡直與以前的沙俄強盜一樣,看中的,就是勢力擴張,并且是直接侵略出兵占領(lǐng)的這種擴張。若是幫助普魯士王國,就不會像如今這樣單純地出兵對付自己,而是朝更北方的沙俄和奧地利帝國方向,那里才是直接支援普魯士的地方。 因此,奧斯曼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得知中華帝國出兵的消息之后,第一反應(yīng)便是派出使者向石達開求饒,同時迅速派出另外幾批使者,求見英國和法國駐伊斯坦布爾的公使催促他們救援,抵擋來自東方的黃禍! 不過,讓阿布杜勒阿齊茲想不到的是,雖然中華帝國的軍隊沒有直接援助普魯士,卻間接地幫助了普魯士。至少,中華帝國的出兵,表示他們不會袖手旁觀,而且因為攻打奧斯曼帝國之后,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進攻奧地利,這樣使得奧地利無法派出大量軍隊幫助法國和英國一同進攻普魯士,而且,這種姿態(tài)的表明,也讓整個歐洲各國都有些忌憚,畢竟如今的中華帝國,已經(jīng)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即便是英國法國,也不敢忽視。首先是沙俄方面,原本準備從莫斯科腹地派出大軍收復(fù)基輔等南部地區(qū)的計劃,一下便撤銷了,轉(zhuǎn)而將兵力布置在喀山和圖拉等地,生怕中華帝國再次攻入沙俄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