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都還是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帝國再一次出臺了一個龐大的向西、向北的修建鐵路計劃,而這個計劃,已不是五年能完成得了的了。 在第二次擊敗沙俄的哥薩克士兵時候,馮云山明白了一個道理,若還是這樣只是通過大股兵力調度來擊敗入侵的敵軍,任由邊境自生自滅下去,西北邊陲,特別是西伯利亞地區(qū),遲早還是要被那瘋狂而兇狠如野獸般的哥薩克士兵占去。畢竟西北邊陲太過龐大了,靠部隊的力量來守衛(wèi),是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而在這個時代是難以做到的。 因此,馮云山召集親信大臣商議,目的就是要徹底將占領的國土變成中華帝國的傳統(tǒng)領地,再也無法讓哥薩克士兵輕易占領。 庶務部部長王闿運和工務部部長曾玉珩同時獻策拓邊!他們提出的具體辦法是修建鐵路和堡壘,以堡壘為主要據點,通過鐵路將不同的堡壘之間連接起來,而鐵路和堡壘四周全部進行移民,由朝廷出資或組織各地商賈前往當?shù)嘏d資辦廠,讓之在附近開礦、辦農場、牧場、林場等維持生計,通過不斷移民發(fā)展壯大,將堡壘發(fā)展為城市,將眼線的定居點發(fā)展為村落、部族等。而所有的移民都由周圍的堡壘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保護,一旦得知敵軍進攻的消息,便全部躲入堡壘之中進行防御,同時通過鐵路,快速調兵,將敵軍抵擋在邊境線以外甚至集中兵力圍殲敵軍。 馮云山十分贊賞兩人的這個建議,交辦內閣的交通部、庶務部和工務部以及總參謀部進行實施,下令北面和西面同時開工,修建四條鐵路,以便通過鐵路對邊境的控制,徹底掌握這部分新占領的國土。 一是從盛京城為起點,一路鐵路分支修建至朝鮮的漢城,另一路分支往東北,經吉林城、海參崴、雙城子,再沿松花江河畔一路竄起大小不一的居民點,最后直至黑龍江出??趶R街,將整個朝鮮地區(qū)和外東北地區(qū)死死地控制在中華帝國的手中。 二是從北京為起點,往西北方向延伸,經過宣化、大同、歸化城(呼和浩特)、庫倫(烏蘭巴托),最后抵達后世貝加爾湖畔的北海城。這樣通過環(huán)網,整個北方地區(qū),都能快速地調運兵力和調劑物資補給。考慮到北海城以北已經是極寒地區(qū),修建鐵路十分困難,而且也基本沒有移民,生存不易,馮云山便沒有再要求在北海城的列納河修建鐵路了。 三是以蘭州為起點,往西北方向修建鐵路。事實上,鐵路已經通車到了涼州城,繼續(xù)往西,經甘州、肅州、安西州、哈密、古城、烏嚕木齊、庫爾喀、伊犁、阿克蘇、喀什葛爾、浩罕、布哈爾。而這條鐵路,可謂橫穿整個新疆和哈薩克,都是偏遠的荒漠,中途經過不少百里都無人煙的沙漠,修建難度極大。 不過,為了能徹底將新疆和哈薩克地區(qū)控制下來,馮云山決定咬牙也要修建,哪怕為此犧牲十萬人,上十億圣元的投資,也要修建成功。他這個時候,有些明白隋煬帝楊廣當初的心境了,大運河的修建,絕不可能只是為了玩樂,而是為了加強對江南的掌控力度。而與其不同的是,修建鐵路,大規(guī)模地投資,雖然耗費大量財富和人力,卻能帶動當?shù)氐慕洕l(fā)展,帶動移民移居當?shù)?,更能帶動整個中華帝國的工程、鋼鐵、木材、機械等產業(yè)。 但這條鐵路畢竟橫跨整個西部地區(qū),上萬里的距離,不是幾年便能修建完成的,單單是鐵軌的運輸便成巨大的問題,只能修建一段,往前推進一段。馮云山指示內閣各部采取以修建鐵路工程,帶動移民和地方發(fā)展的方式,修筑一段鐵路,帶動一方的發(fā)展,不斷吸引移民前往鐵路沿線定居,以鐵路促開拓,進行西部大開發(fā),徹底穩(wěn)固中華帝國在西部的統(tǒng)治。 除此之外,西南方位,再費力修筑一條縱貫大西南的鐵路。準備從已經建成的西安出發(fā),過漢中、綿州抵達成都,在往西南過嘉定府、敘州進入云南昭通、東川抵達昆明,再從西的楚雄、騰越,經過緬甸的八莫、曼德勒抵達孟加拉的達卡和加爾各答。這樣的話,不但海路,從陸路,也能直接從昆明抵達加爾各答城,確保加爾各答完全控制在中華帝國的手中。 當然,如今的這些,還只是規(guī)劃階段。即便是以中華帝國如今的國力,要大面積同時開建這么長的鐵路,也極為吃力,只能是以較慢的方式,順著鐵路一路建設,而不是多個點位同時開工,那樣耗費和運輸消耗太大。 從馮云山的角度來看,他自然清楚修建鐵路對于帝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但能增長經濟,最關鍵的其實還是軍事用途,至少,鐵路一通加爾各答,便永久性地牢固占領了這塊地方,下一次再碰到外敵從海上入侵,便可隨之通過鐵路投運大量的兵力,簡單快捷地抵達加爾各答防守。 除了鐵路之外,因為水泥廠的大肆建設,水泥的巨量產出,基礎道路大量地被建設了出來。事實上,與鐵路的不同,百姓日常能看到的,更多是水泥路的建設和使用。交通部官道司今年組織大量建設道路,其中,將道路分為幾個等級,第一等級為國道,都是縱橫東西南北的主要干線,所經過的,基本是各省省府城市,這些線路提前規(guī)劃了后世幾十年后可能出現(xiàn)的內燃機車,做到雙向四車道的通行程度。當然,如今的話,因為沒有內燃機車,都是以馬車和牛、驢車居多,因此,將同一方向的兩條道路區(qū)分為公事通道和民商用通道。 第二等級則為省道,都是以交通部撥款為輔、本省內部集資為主,共同籌建,主要連接省內的各府城之間的道路,也是全部以鋼材和水泥澆筑而成,在現(xiàn)有的馬車的碾壓條件下,幾乎不存在路面的磨損。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自行組織修建的道路了,府道、縣道甚至鄉(xiāng)道,這些都是地方官府自行組織地方鄉(xiāng)紳募捐或者集資,自行修建,向上報備即可。而這些道路,因為資金問題,各有各的標準。不過,府道一般都還能采取水泥澆筑,而縣道則看富裕程度了,鄉(xiāng)道幾乎全被用三合土填充一下而已。 通過鐵路和其他道路,將中華帝國的整個交通發(fā)展了起來,而隨著交通的發(fā)展,運輸便捷程度顯著提高,物流成本的下降,也降低了各地的物價,促進了各行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