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圣京的帝國皇宮內,原本的金龍殿,如今已經成為馮云山朝會面臣議事的太平圣殿。 這天,是帝國朝會的日子。馮云山一早起來,便端坐金龍寶座上,而堂下,中華帝國的文武官員,除了出征的將領外,在圣京城內的,悉數到場,大禮參拜。 馮云山不想像滿清一朝的皇帝一樣,事必躬親,他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可不想將自己捆綁在一個皇宮大院內。那樣的皇帝,不是他的理想,倒不是他想像后世的一周五天工作制一樣,至少不能每日上朝,那不得累死去? 于是,他規定,太平圣殿平時每旬逢五一朝,算是他“御門聽政”,朝見群臣,各省巡撫布政使監察使、帝國內閣副部長以上級別的帝國官員才能參加朝會。其余的地方官員與京官等,知府以上,便可以參加由帝國內閣組成的閣會,每周一會,將各類信息收集匯總在內閣,再由內閣在每旬逢五的朝會上提出。這樣一來,至少能將大半的政務都解決掉了,最后剩下真正的老大難問題,才道朝會上交由他來拍板解決。而且,真正上了朝會的,也早就已經經過內閣處理批復了基本解決方案,最后只是交他這個帝國的皇帝過目裁決而已。 這其實是套用后世的公司制度。 馮云山想的是自己來當中華帝國的皇帝,相當于后世公司的董事長,而從手下之人當中,挑幾位既忠心自己,又有才干之人,來當這個總經理,也就是如今成立的帝國內閣的總理副總理之類的,剩下的,內閣個部長之流的,也就是日后這集團公司總部的部門經理,而各省巡撫、地方知府,也就是個子、孫公司的經理,總體來說,這個管理思路就是這樣。 對于馮云山來說,還真別說,他并不制度如何管理好一個國家。他的優勢,也僅僅是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一百六十年的時代眼光和多些未來的發展走向而已,其他的,智商、謀略、管理能力,他很清楚,自己并沒比誰厲害多少,甚至還不如這個時代的牛人。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要當事必躬親的勤政皇帝,而是想要當一個甩手掌柜。 他只能將一個國家當成一個大公司來經營,因為他原本只是個公司的小職員而已,其他的,都只能仿照歷史上的,順眼下去。索性,便交給那個帝國內閣,讓別人來操心這些事情。說到底,一方面是他懶,另一方面,也是他想效仿劉邦這樣的君主,知人善用,放手讓手下的人去做,說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這個內閣總理的位置,也就是相當于以前的丞相,最為關鍵。因此,這個位置,必須要馮云山信得過才行,而且,這個位置的人,還必須才能出眾,是位干臣,如今,說實話,也只有左宗棠勉強能勝任。但如今總參謀部還離不開他,馮云山可不想將政務這塊交給他,然后軍務這塊又要自己操心。因此,除了左宗棠,還真沒人能有這個能力挑起這份重擔,因此,馮云山只能將就著,將忠心的曾觀瀾暫時任命為內閣副總理,主持帝國各事務。 但馮云山心中清楚,曾觀瀾的能力,尚且不是很足。以他的學識和后面自己對他的鍛煉和培養,他最多只能做到一省巡撫的地步,日后再鍛煉幾年,馮云山相信他能當個內閣副總理,而不是現在。但馮云山手頭上實在是沒人了,加上如今帝國剛剛成立,一切都沒走上正軌,只能先讓曾觀瀾擔任著內閣副總理,主持帝國的政事大局。 這幾個月過去,雖然很多事情已經開始慢慢地推動了,但馮云山還是覺得太慢,且沒什么條理。他明白,這不能怪曾觀瀾,他本就沒那個經歷與先天本事。他開始想起后世的那幾名出名的晚清重臣了。 是時候,將那些重臣苗子找出來,再重點培一個得力的內閣班子。 正當馮云山思索的時候,曾觀瀾稟報:“陛下,一個多月前,梁立泰率領的甲四師和羅瓊樹率領的甲六師,在占領緟慶府后,又北進川蜀大地,其中,在蜀中遂寧張家等地方官吏鄉紳和商賈的協助下,一舉將四川全境都攻占下來。成都將軍樂斌率眾歸降,四川總督裕瑞被俘虜斬殺,整個四川已經歸于帝國治下!梁師長和羅師長兩位請求帝國速速派遣地方駐軍和地方官員前去四川,治理各州府。在帝國所派官員抵川之前,他二人暫時保舉原成都將軍樂斌為四川巡撫,暫帶領原來的滿清降官治理四川。” “四川之事,朕早已經知曉。蜀地乃魚米之鄉,民風彪悍,要確保地方穩定,既然暫時無人前去治理,便依二位師長所奏,由清妖官員暫時繼續治理。內務部早些派人前去,人員不足的話,內閣想個法子,在當地選拔一些,但萬萬不能全由原本的滿清官員擔任。滿清官員即便要留任,也要重新評定,由帝國進行統一的培訓和訓話之后,再換個地方為官!”馮云山回復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