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這個天國不太平》
第(3/3)頁
雖然數據沒有完全統計出來,但根據魏源和他自己的估算,馮云山得出結論,此次黃河決口,整個黃河中下游流域,菏南、直隸和山東一帶,主要是山東,可謂是出盡了全力!
一共征調了六十七萬民夫,而帝國前前后后出動了十萬討虜軍將士,開挖河道和引流渠,疏通大清河,加固黃河故道的沿岸河堤,前后近三個月,工程量不可為不浩大!
而因為馮云山這個皇帝的重視,加上在魏源、崇恩等人的督促下,各級地方官還算盡力,特別是因為出動了討虜軍將士,強行將可能存在水患之處的百姓全部提前遷移,集中收治,前后一共遷移了近二百萬的百姓,雖然耗費巨大,可馮云山還是覺得值得。
哪怕即使很多州縣因為開挖了黃河故道,洪水并沒有泛濫淹沒到這些州縣,興師動眾地遷移讓這些百姓甚是埋怨,但最終這一切,馮云山都覺得甚是欣慰。只要能保住這些百姓,不至于被洪水吞沒,不至于像歷史上那樣天下生靈涂炭,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
要知道,歷史上的這次黃河決堤,當時正值滿清忙于鎮壓太平軍起義,兵餉尚且不足,根本無力賑災與救治,加上害怕百姓聚集造反,根本不敢征調民夫修筑河道,也無力堵塞已決口河堤,遂造成黃河永久性地北徙改道,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可當時無人理會,無錢賑災,造成無數百姓被洪水淹死,無數民宅被沖毀、農田被淹沒,數百萬計的災民流離失所,將山東整個陷入巨大的災難,此后的十余年,人口都沒能恢復過來。
但這個最好的結果,卻是馮云山以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單是征調的民夫的工錢和吃食開銷,便花費二百多萬兩銀子。而遷移數百萬百姓,派遣十余萬討虜軍將士出征救災,以及安頓和救濟災民,更是花費了近三百萬兩銀子和七百萬石糧食。
馮云山雖覺心疼,但看見洋溢著笑容幫忙加固河堤的民夫,便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馮云山還沒意識到,他的這番黃河賑濟災民,讓他收獲了巨大的聲望!
河南山東一帶的百姓,紛紛將他掛在嘴上,感念于心。而這幫百姓中的大小鄉紳,也因為受了新官府的庇護,避免遭受洪災,擺脫家破人亡的厄運,身為感激,原本不信任官府的情況,如今變成了中華帝國的堅定擁護者。加上在已經滅亡的孔家儒學弟子的歌頌下,馮云山儼然猶如三皇五帝禹帝般的圣世明君,在山東等地,猶如神明,受到讀書人和百姓的景仰!
不但如此,隨著時間慢慢流逝,中華帝國的皇帝馮云山親臨黃河決口處,賑濟災民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不單是菏南山東,整個中原大地,乃至整個北方和整個華夏,士紳之間,平民百姓中,都在盛傳皇帝的仁政愛民,一時間,馮云山的聲勢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天下民心盡歸云山。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鄄城县|
德阳市|
甘泉县|
文登市|
灵寿县|
贵阳市|
偏关县|
雅江县|
松阳县|
尼木县|
深圳市|
徐水县|
宝丰县|
同心县|
齐齐哈尔市|
广饶县|
小金县|
措美县|
饶阳县|
峡江县|
遵义市|
商洛市|
蓝田县|
西乡县|
喀什市|
若羌县|
康马县|
福贡县|
延长县|
香格里拉县|
东至县|
万盛区|
南岸区|
阳春市|
达州市|
潮安县|
荥阳市|
安平县|
海口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