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英法兩國陷入克里米亞戰爭的泥潭之中的時候,中華帝國的皇帝馮云山卻全力為即將到來的黃河改道而忙碌準備著。 他早在決定要提前為黃河改道做準備的時候,便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除了命魏源為黃淮水道總督兼欽差大臣,專程負責黃河整治外,還下令帝國的農業部副部長劉長佑、汕東巡撫崇恩、甲七師師長彭玉麟和乙六師師長何賤茍以及義一師的石鎮吉、石鎮高等人,趕緊前往準備改道的大清河流域,安排沿線百姓的疏散。 而他自己,也率領隨后趕到的乙七師、乙八師和乙九師,以及江蘇和浙江兩地的新組建的三萬地方駐軍和寧波佃戶水師和原本的太平軍水師,一共近八萬討虜軍將士,沿京杭大運河北上,趕往歷史上黃河要決口的部位——菏南開封府蘭陽縣。 …… 這天上午,直隸大名府東明縣響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河灘上,李遷猶如往常一樣,在河灘的地里開挖小坑,準備種植包谷。 前年的蝗災和去年的旱災,讓東明縣一帶的百姓受災嚴重。李遷原本都已經拉上響子口集周圍三五個村莊的百余號人,準備學著南邊的淮北一帶的捻子一樣,反了官府,搶了官府的糧食落草為寇了。可沒想到,去年底,這大清的天下突然就變了天! 官府紛紛聲稱歸順了南方的中華帝國,而這個所謂的中華帝國,時不時派出了身著統一制服的士兵,在這東明縣來回巡邏,仿佛知道自己要準備造反起事一般,于是,李遷悄悄地通知周圍的一幫兄弟伙,不敢妄動,等過段時間再說。 不造反了,可飯還得吃,家里的老母還是要養活。于是,李遷只好跟其他的村里人一樣,來到響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灘涂地上,在去年就開墾好的荒地上,準備種些產量高又耐旱的包谷。 剛到地里,李遷便看見鄰居李二叔和李大壯兩家已經各自帶著婦人在地里勞作了。 他們村的人都這樣,要不是去年開墾了這片荒地,他們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斷糧餓死。李遷也覺得,村里的老人說的這片河灘,是宋代前的黃河故道,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救命寶地。不過有時候,李遷不由有些慶幸,幸好黃河如今已經不流經這里,否則,自己的家鄉只怕跟那南方的黃河一樣,聽說年年發大水,苦不堪言。 “遷兒,你小子這么懶,才來啊?”鄰居李二叔看見李遷扛著鋤頭過來,叫道:“老叔我都已經開墾了半畝地了。要說,這‘南記五金鋪’的鐵鋤還真是好使,不前些年本地鋤頭那可是經用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