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賈臻嘆息道:“原本皇上也是勵精圖治,想有一番作為,無奈時局如此。登基不久便接連發生長毛賊兵和粵賊,噢,不是,是討虜軍興起。朝廷積弊日久,武備松弛,他也是無能為力啊。” 鄭廷綿正色道:“無論如何,他終究是滿人的皇帝,我們這些漢臣,哪怕做到大學士,終究還是奴才,翻不了身做主人!這點,小弟已經看透了。” 賈臻有些吃驚地道:“梗石老弟,你?你莫非早就起了反叛的心思,要投靠南邊?” “不錯!不瞞退崖兄,小弟原本和你一樣,一門心思要忠君報國,讀圣賢書,為民謀事。但看見朝廷官場的黑暗,貪腐橫行,凡是都以滿蒙為尊,不將漢人百姓當人看,便有些心灰意冷。在看了幾期《南方日報》后,小弟終于明白,滿漢有別,滿清朝廷始終將漢人看成奴隸,只要滿清當權,漢人百姓不會有好日子過。”鄭廷綿直截了當地說:“因此,早在討虜軍占領武昌后,小弟便盤算著日后的出路了。前陣子,原本還是圣國的王府特務司的一名細作,通過小弟的小舅子,找到小弟。經過對圣國的了解,小弟感覺這圣國才是為我中華百姓謀福的好政權,自此,小弟便生了投靠之心!” 賈臻默然。提到《南方日報》,又聽說被王府特務司的人策反過,他不再吃驚于鄭廷綿的反叛朝廷。 是啊,大清已經完了,自己也沒必要再吊死在這顆倒塌的大樹下。想到這里,賈臻走出密室,扭頭朝兩旁看看,深夜無人,再細心地將房門關上,壓低聲音,道:“既如此,愚兄就跟隨賢弟,一道叛清,歸順新朝!不過,賢弟你準備如何做?畢竟菏南乃是滿清的心腹之地,勢力穩固。而菏南巡撫英桂,又是滿族正藍旗人,赫舍哩氏大姓,不大可能會投降新朝,必定會殊死一搏。而愚兄的開封府,又是菏南省治所在,滿人勢力很強,又身處腹地,貿然宣布脫離,只怕會被朝廷的反撲啊!” 鄭廷綿大喜,道:“退崖兄能有此決定,實乃明智之舉!不過,不是跟隨小弟,而是小弟追隨退崖兄!至于具體如何操作,帝國方面早有安排!” 鄭廷綿從身上取下一卷地圖,攤在報紙之上,指著菏南南部的汝州直隸州和南陽府,道:“報紙上沒刊登,退崖兄可能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今日一早,南陽知府顧嘉蘅、汝州知州鄭元善便會率領當地團練鄉紳投靠帝國,將進軍菏南的討虜軍將士迎入兩地,并配合圍攻汝寧府。” “什么?圍攻汝寧府?巡撫英桂不正是在汝寧府城組織兵力抵擋討虜軍嗎?”賈臻恍然大悟:“帝國好深的謀算!愚兄明白了!原來帝國的討虜軍出兵近一月,一直陳兵于糊北和菏南兩省邊界,卻是為了吸引英桂組織兵力前往邊界抵擋。想必是南陽知府顧嘉蘅、汝州知州鄭元善兩人也跟賢弟一樣,早被帝國的細作說服了歸順帝國,只等英桂等人前往,便充當內應一舉擒獲英桂吧?” “不錯!可惜英桂過于膽小,不敢親往邊界,在稍后的汝寧府城駐防。但即便是這樣,此次恐怕他也在劫難逃。南陽和汝州兩地的主官,早就將兩地的地方綠營兵掌控在手中,加上地方團練的領路,討虜軍的兩個甲等師二萬余將士,一下便能深入汝州境內,繞道至汝寧府后方,估計用不了兩天,便能進入許州境內,將汝寧府完全包圍起來。” “只要擊敗英桂率領的萬余清兵,整個菏南一地,再無什么兵力能與討虜軍抗衡。正好,前陣子因為咸豐北逃之前,詔命原本在菏南歸德府一帶駐防的勝保率領八旗兵趕回直隸,整個菏南兵力空虛。菏南大地,想必可以一戰而下。此時,你我二府,不舉旗歸順,便失去了大好時機啊!”鄭廷綿說完,一臉殷切地看向賈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