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雷以諴道:“部堂大人勞苦功高,自是沒話說,下官等人都看在眼里。不過,皇上遠在京師,還有朝堂一幫重臣都只會紙上談兵,如今江北大營被破,大清新敗,皇上一怒之下,再加上某些人的讒言,便會認為這大敗的責任在于我們這些人身上,尤其是部堂大人您!因此,不得不防啊!” “是啊,部堂大人!若是被人搶先,參大人一本,讓皇上先入為主,可就難辦了。不如部堂大人起頭,我等數人追隨其后,一起奏明皇上,將那欽差大臣托明阿有負圣恩,逃離江北大營致使大軍慘敗,部堂大人力挽狂瀾之事,奏明皇上。好叫朝廷明白,也能獲得皇上的鼎力支持,守衛揚州。”陳勝元也勸道。 陳金綬和秦定三也紛紛建言,表明自己愿意追隨怡良,向朝廷參奏江北大營慘敗的“真相”,讓逃跑的托明阿收到朝廷的責罰。 怡良清楚這四人都是為了減輕他們自己從丹陽、鎮江或是江北大營逃跑的罪責,想將皇上的怒火轉移到托明阿身上,便團結起來,一致彈劾托明阿。 原本,怡良和托明阿都是正紅旗人,相互之間,雖然不是很熟,但勉強還算一個旗內的族人。怡良是不想與托明阿撕破臉皮的。 但如今這般,怡良也意識到,他們兩個,必然都要承受皇上的怒火,只是看誰承受主要火力而已。 上這么幾個人前來說是求見,實則不亞于逼迫自己做出選擇。一旦自己不選擇彈劾托明阿,想必,這四人會聯合起來彈劾自己。官場的黑暗,怡良還是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便按照他們的意愿,寫封奏折,彈劾托明阿吧。 怡良迅速做出決定,五人一道印上官印,又按下手印,五人一起彈劾欽差托明阿畏戰逃跑,導致江北大營被賊軍攻破的折子,便被寫了出來。 因為揚州城被圍,陳勝元又自告奮勇,由他派遣數名奸細,從運河水路潛行出揚州,送出折子的重任。 說完正事,眾人不得不面對嚴峻的現實:如何固守揚州城? 雖然他們在折子上寫下了,要求朝廷緊急派大軍前來支援,但事實上,眾人心中都清楚,大清已經基本無兵可派了。就算勉強派些兵來,也不會太多,在見識過那幫粵賊的戰力之后,眾將都明白,就算派來一兩萬的援兵,也難以擊退這近四萬的粵賊精兵。 關鍵是,大清如今哪里還有一兩萬多余的兵力可以調派? 唯一可能的,是賊兵糧食不足,自行退敗。可怡良一整頓揚州,才發現,揚州城內的糧食竟然不多了! 揚州城內原本數十萬糧食,都被運至江北大營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