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壽撓撓頭,被馮云山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馮云山見他拘束,便岔開話,道:“雪邨,煉油的試驗裝置,你們是怎么建的?” 說道試驗裝置,徐壽興致高漲:“圣王,屬下越是研究您的設計圖紙,越是嘆服。這小小的煉油,奧妙無窮啊。很多地方,屬下還沒想明白,不過,照著圖紙,總算是鼓搗出來了。”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往前走,很快,便到了樹林中央的空曠位置,只見幾臺鐵罐和鐵塔有密有疏、有高有矮地擺在那里,罐體與罐體之間均有鋼管和銅管連接,密密麻麻地讓人一眼看去,便頭疼欲裂。 不過,對于馮云山來說,卻如此的熟悉。 前世的他,可是在煉油廠里工作了多個年頭,比這復雜得許多的煉油裝置況且見過,何況這個最為簡單的常減壓蒸餾裝置?更何況,還是中小型的試驗裝置。能簡化的,能節(jié)省的,都取消了。 這個煉油的試驗裝置,馮云山采用的是簡化版的常減壓煉油工藝。原本,他是想采用土法煉油工藝的,因為那樣最為簡單,但既然自己很清楚常減壓蒸餾工藝,為何還要倒退回去,采用最為原始的土鍋煉制工藝呢? 所謂的土法煉油,其實在后世,并不少見,馮云山便見過那些小作坊,偷偷地采用低成本的土法煉油,利用廢舊輪胎和塑料,通過多次裂解,提煉成燃油。 當時,他們采用的便是一個簡單的普通碳鋼焊制的鐵罐,在鐵罐頂上加上一個水池,將盤式管道放入水池中進行冷卻,將鐵罐內(nèi)的裂解的油氣,加熱蒸餾,再通過盤式管道將油氣冷卻為油;盤式管道上方也可以設置一個汽包,采集不能冷卻為油的氣體,便是液化氣等燃氣。 而馮云山采用的,是結合了土法煉油工藝,又綜合常減壓蒸餾工藝,綜合起來的精簡版常壓蒸餾。 因為是自己的設計,馮云山一看便了如指掌,他執(zhí)著樹立在中間最大的鐵罐,道:“這個便是常壓蒸餾塔,是整個煉油裝置中最為重要的核心物件。雪邨,你這個常壓蒸餾塔里面是怎么做的?” “稟圣王,這個鐵塔,屬下是拿著您畫出的圖紙,到第一鋼鐵廠去,找手藝最好的工匠用石蠟捏制了一具模型,然后再將石蠟模型塔四周用細膩的粘土封灌起來。再讓鋼鐵廠用最好的鋼水,沖入封灌的模型里。石蠟一下便被趕走化為飛灰,鋼水占據(jù)了原本石蠟的位置,形成了這個鐵塔。”徐壽解釋這個常壓蒸餾塔的做法。 “嗯,你們的方法很不錯啊。等于是一次性澆鑄成型,本王來看看,咦,厚度還可以,比本王要求的要厚實一些,不錯。”馮云山一邊摸著常壓塔的開孔處,一邊說道:“其他的鐵罐和鐵管,也都是這樣做的嗎?” 徐壽點點頭。 “都是鑄造的?強度是夠了,就怕受熱變冷溫度變化會開裂,到時密封性就成為問題了。對了,雪邨,你這些連接的短管,都采用鑄銅管。這個銅管韌性好些,不容易開裂。”馮云山要求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