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首先是宣傳工作。馮云山讓宣傳部副部長李文茂,會同《南方日報》總編曾觀瀾,兩人一起策劃圣國北伐的報道。在《南方日報》上加大鼓吹圣國的種種政策,宣布歡迎滿清官員投誠,想盡一切辦法,透露圣國討虜軍的強大,和清軍的不堪一擊形成鮮明對比,讓所有看《南方日報》的讀者,都能意識到,滿清即將滅亡,煽動滿清境內的眾多官紳尋求出路,投靠圣國。 對于其他,李文茂提出的發動鄉下唱戲的,四處傳播圣國的好,宣揚滿清的民不聊生,這些,馮云山都表示認可。 其次,是后勤準備。馮云山讓財稅部副部長周勝坤初期便準備三百兩銀子的戰爭款項,其中二百萬兩準備用于支付兵餉、獎勵和戰死將士的撫恤等,六十萬兩用于采辦糧食等,其余的用來補充作戰器具,火藥、草藥、衣服、船只、炮子槍彈及攻城器具等。 又讓工務部副部長曾玉珩和左宗棠配合調集水師戰船、運輸船和民夫等,調集物資,送至蘇州常州等地。 最主要的,便是調集兵力,由左宗棠帶領總參謀部制訂作戰計劃,實施馮云山的幾條戰線襲擾,兩路主力進擊的戰略: 西路支線,由羅瓊樹率領甲六師和乙十一師共二萬人,以冷兵器為主,進攻四汌的敘州、瀘州等地。其余的乙十三師鎮守昆明和大理一帶,還有新成立的討虜軍第602旅至605旅等,都在蕓南境內穩固后方,同時也攻取麗江府等偏遠州府,全占蕓南。 中路支線,一是由陳玉成率領甲三師,在攻占安陸、德安府后,直接從西北攻占漢陽府,進逼武昌;二是梁立泰率領甲四師沿長江北上,經過夔州府后,同西路支線的甲六師和乙十一師,一西一東,圍攻重慶府城;而三是彭玉麟率領甲七師、乙十師從九江出發,會同黃州府的韋俊部太平兵,一同攻打武昌城。 東部主線,乃是北伐的主力軍。此舉,意在吸引滿清的主要兵力和眼球,因此,馮云山高度重視,直接下令,由陳天仕和林啟榮、石鎮吉、石鎮高等人共同率領甲八師、義一師、乙三師以及新組建的水師“寧波佃戶義軍師”等近數萬人馬,沿京杭大運河北上,進攻蘇北、山東和直隸。 最后的海上攻擊,馮云山沒有直接宣布。只是下令,水師全部集結于廈門、上嗨兩地,等待討虜軍陸兵抵達。 余下的,馮云山又吩咐內務部副部長謝享才盡快培養知府、縣長等這一級別的本土官員,盡快調集地方官員趕赴新占地區,掌控局面。同時,組織開始第三次開科舉仕,為新的出兵新占領地做好官員儲備。 警務部部長胡大妹被要求更加多地吸收本地警員警師,鞏固圣國對新占地區的治理。 而最重要的任務,便落在范汝增身上。 他再一次被留了下來。 不過,這個在昨天馮云山已經布置過,就沒有再多說什么,只是問范汝增可有困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