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1859年他碰上了同樣糟糕透頂的小朋友弗朗茨約瑟夫,所以即使以他平庸的指揮,法軍也能夠依靠士兵的良好素質和軍官們的勇敢擊敗奧國;而1870年就不一樣了,他極其不幸地碰上了毛奇,這個19世紀最為杰出的軍事家之一。所以他得到了最為可怕的下場。 “不僅僅是鐵路,炮火和槍械的威力將會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更加猛烈,因此我們的部隊所面臨的困難也將會成倍增長,我們突破敵人正面或者筑壘地域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對未來的我軍來說,使用更優(yōu)良的指揮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使用專門的指揮機構。當然……” 呂西安先說了一些困難,然后突然昂首挺胸,“我仍舊認為,進攻才是我軍的傳統(tǒng)。我們擁有最為勇敢的士兵,和十分優(yōu)秀、果斷、冠絕歐洲的士官,我們理應利用這種優(yōu)勢,快速通過鐵路集結,然后在條件許可的時候毫不留情地發(fā)動進攻,迅速機動,深入到敵人的腹地,逼迫對手同我們進行處于下風的決戰(zhàn)。我們應該為軍隊部署更加猛烈的炮火,但是必須以輕便為妙,只有這樣它才能跟得上我們進軍的腳步……而且,從任何方面來看,戰(zhàn)爭在別國的土地上進行,總比在我國本土上要好。”… “說得對,對極了。”路易波拿巴再度點頭認可。 因為他就是這么想的呂西安的話太對他的胃口了。 而夏爾的心中卻有所保留,但是他并不打算說出口,敗兩個人的興。 這種“以步兵為主導,將炮兵作為主要的輔助兵器,追求輕便快速,以無畏的進攻壓服敵人”的軍事思想,即使在第二帝國滅亡、第三共和國統(tǒng)治時代,依舊是法國陸軍的核心思想。 為了體現(xiàn)這種軍事思想,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裝備了大量輕便的75毫米炮以便作為陸軍師團的配屬火力,這種炮極得法軍官兵的喜愛,甚至還得到了一個雅稱“七五小姐”。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經驗卻證明,重炮才是才是當時陸軍交戰(zhàn)的關鍵,德奧為核心的同盟國在重炮上面的優(yōu)勢,讓他們在一系列戰(zhàn)役當中都占到了優(yōu)勢。即使是在進攻戰(zhàn)當中,猛烈的炮火也使得德軍能夠付出更少的傷亡就取得大量戰(zhàn)果,在號稱“凡爾登絞肉機”的凡爾登戰(zhàn)役當中,處于平常看來應該是不利的攻勢地位的德軍,竟然讓法軍付出了高于自己許多的傷亡這其中固然有法軍部署不善、組織不當的先天因素,但是德軍的炮火過于猛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等到法國軍隊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那種令自己損失慘重的教訓,將自己重新改造成為一支為塹壕戰(zhàn)和防御戰(zhàn)為主的軍隊之后,新的技術革命突然又轉變?yōu)閷M攻有利,大規(guī)模集中運用機械化裝備和飛機成為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戰(zhàn)法,結果法國再次對此應對失措,這次直接被納粹德國打得求和,如果不是德國人自招毀滅,同時和美蘇開戰(zhàn),法國不知道要再次沉淪多少年才能夠重新爬起來。 出于這種慘痛的歷史教訓,夏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那些盲目信任軍事將領信誓旦旦的第三共和國的政治領導人不同,他覺得對這些陸軍將領們的軍事判斷絕對不能夠過于信任,比起這些人來,他寧可相信自己,至少他還有歷史線可以作為指引。 還是得我來管你們。 看著呂西安,夏爾默默心想。(未完待續(x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