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超級學(xué)霸,必有獨(dú)門的應(yīng)試經(jīng)驗(yàn)! “弟子欠師叔的人情,他日必還。”玉柱也很直接,并沒有說什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假話。 “不必了。”何子昌顯然對湯炳懷有怨氣,直接就堵住了玉柱的嘴。 玉柱當(dāng)年能夠坐上常務(wù)副總的寶座,臉皮可比城墻厚得多,根本就不怕罵。 他拱手道:“受恩者不忘報(bào),乃是做人的本分。” “吶,這是老夫的薦書,你且拿去吧。”何子昌很不客氣的說,“我這里事務(wù)異常繁忙,且地界狹窄,就不留你了。本地九華書院的山長,乃是老夫的故交,你且先去他那里寄讀一段時(shí)日吧。” 玉柱一聽就懂了,何子昌這是要讓他先接受九華書院的考驗(yàn),再視情況決定,是不是要教他? 文人嘛,最喜歡搞這種故意刁難人的把戲。此前,從湯炳的身上,玉柱已經(jīng)領(lǐng)教得很多了。 “多謝師叔。”既然何子昌故意想刁難,玉柱也不想裝孫子了,應(yīng)戰(zhàn)也就是了,誰怕誰呀? 何子昌端起茶盞,卻沒有喝,明擺著是要端茶送客了。 玉柱絲毫也不生氣。有本事的文人嘛,難免有些臭脾氣,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 想當(dāng)官的人,臉皮不厚,受不了氣,趁早別惦記做官了,不如回家種紅薯去算了。 玉柱早就得了湯炳的指點(diǎn),送錢送美人,何子昌肯定是不收的。 所以,玉柱拿出來的禮物,是一部宋版《后漢記》,書中有陸游、劉須溪、謝疊山等名家手筆批注,異常之珍稀。 何子昌看清楚禮物后,不由挑起眉頭,說:“無功不受祿,你拿回去吧。” 玉柱恭敬的說:“這并非是弟子所贈,恩師湯公說,暫借給師叔您觀賞三月。” 是借讀,不是贈送,何子昌想了想,最終按捺不住珍本的誘惑,便沒吱聲了。 只要何子昌收下了,玉柱有的是辦法讓他留下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