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人性使然-《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脫歡答應歸宋后,趙昺與其共進午膳后,詔陸秀夫進殿共議善后事宜。而既然脫歡是以守護祖陵的名義歸附,那么議題首先也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商議。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亡故后是采用秘葬的形勢安葬,陵地從不告知外人, 而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趙昺也不加以追問,而對其的祭祀實際上也是針對靈魂。其后建立祭靈白色宮帳,進行供奉和祭奠。
成吉思汗歸天后,分別在漠北草原和木納山南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宮帳,視為“全體蒙古的總神祗”,進行最高規格的供奉祭祀。由于蒙古人長期處于游牧狀態, 白室的建立也正是適應了游牧的特點, 可以隨時遷移, 以便隨地祭祀,所以起初一直也處于隱避狀態。
從窩闊臺到忽必烈這一段時期,因征戰頻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處于較為簡樸的傳統祭奠。在忽必烈取得了政權爭奪斗爭的勝利,并將蒙古都城從漠北的哈拉和林遷到了燕京,隨后改稱“大都”營建宮室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廟,在聽取了伯顏等人的建議之后,將太廟“定為八室”,從制度上對八白室做了根本的定制。與此同時,還“欽定太廟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四時大典的制定,也為祭祀定下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規范。不過除了大都之外,還在在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漠北的哈拉和林以及上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進行供奉。
大都作為蒙元統治漢地的都城,顯然不可能再讓‘八白宮’依舊留在宮城內,遷出大都是必然的。而哈拉和林在草原深處, 尚處于蒙古人占領下,大宋不可能讓他們前往。剩下的選擇只有上都和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所在地了。
“陛下,我想將太廟遷往東勝州,那里是最初設立‘八白宮’的祭祀之地,此地草原廣闊,又有可耕種之地,且靠近中原,也可為陛下遮擋草原諸部的襲擾。”脫歡思慮再三言道。
他其實也是心生忐忑,要知道大宋的皇陵被楊璉真迦盜掘,南朝皇帝心胸開闊可以不計前嫌,但難保手下的人不會尋釁,加以毀損。上都作為大元避暑之地,也是統御草原的中心,來日南朝必然會遣重兵鎮守,他不能不防。
“陛下,東勝州及云內州已為我軍收復,地處河東,水草豐美, 可牧可耕,風景秀麗, 倒是一處風水寶地。”陸秀夫聽了言道。
“嗯, 既然殿下意屬此地,朕沒有意見!”趙昺點點頭道。
“陛下同意了?”南朝皇帝毫不猶豫的便應了下來。脫歡卻有些意外。他清楚東勝州緊鄰黃河,又有大片的草場,卻位于塞外,進可入中原,退可深入草原。而自己若是有反心,大可在此召集諸部,聚集兵馬,尋機反宋,或是回歸草原另立朝廷。
“殿下既然覺得合適,朕又為何反對?”趙昺輕笑道。
“臣謝過陛下!”脫歡聽了不免感動,深施一禮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兰州市|
获嘉县|
万山特区|
广西|
康马县|
塔城市|
巨鹿县|
静乐县|
剑川县|
崇礼县|
嘉荫县|
新丰县|
上虞市|
武强县|
平罗县|
铜梁县|
湘潭县|
南部县|
衢州市|
阿拉尔市|
石台县|
德保县|
隆林|
鹤峰县|
佛冈县|
太白县|
阿合奇县|
黄山市|
探索|
志丹县|
五华县|
分宜县|
济阳县|
沾益县|
黄梅县|
昔阳县|
阿克|
南昌市|
临桂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