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23章 怕啥來啥-《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徐宏和郝福都要繞路,其實原因很簡單,趙昺也十分理解。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要靠隊形與組織的。而在古代通信和偵察手段落后,    大隊行軍,尤其是在地形復雜的地帶皆擔心遭到伏擊。

    多年的軍旅生涯也讓趙昺認識到伏擊戰(zhàn)中埋伏的軍隊往往處于被伏擊者的視線之外,本質(zhì)上說,伏擊者其實是以戰(zhàn)斗隊形和戰(zhàn)斗狀態(tài)去突襲處于非戰(zhàn)斗隊形與狀態(tài)的被伏擊者。也就是說,當被伏擊者能看到敵人的時候,對方肯定已經(jīng)以堂堂之陣壓過來了。

    另外很多人印象里的伏擊戰(zhàn),都是被影視作品所誤導了,    以為伏擊戰(zhàn)就是占據(jù)峽谷兩端,然后使用落石和各類遠程武器攻擊便可。但真實的戰(zhàn)場情況遠沒那么簡單,峽谷地形只是在山區(qū)比較常見,在廣大的丘陵、平原地區(qū),這一地形便很難找到了。所以大部分的伏擊戰(zhàn),其實都是在稍有高度優(yōu)勢甚至是相同高度情況下進行的。

    而被伏擊者出于節(jié)省體力的考慮,行軍狀態(tài)下的士兵往往輕裝,只攜帶隨身的副武器。鎧甲、長柄武器往往是裝載在隊伍里的車輛與馱獸上的。但行軍狀態(tài)下的部隊要想轉(zhuǎn)換成戰(zhàn)斗隊形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面對結(jié)陣而來的敵軍,己方還在手忙腳亂的變換隊形,領取和分配兵器。這種態(tài)勢一旦形成,基本就是對被伏擊者的單方面屠殺了。

    所以在戰(zhàn)爭中,軍隊在行軍時,也往往會派出哨探來隨時偵察周圍的情況。但是古代的哨探由于技術方面的限制,實際上能夠進行的偵察范圍相當有限。而行軍路線是否會有敵軍伏擊,將領的判斷時常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將領對于行軍路線的判斷,往往不得不依賴于哨探偵察的結(jié)果,但哨探在必須優(yōu)先于行軍線路的探索的情況下,更難對敵軍位置進行有效追蹤。尤其是在一些環(huán)境相當復雜的叢林和山區(qū)等地形中。

    因此一場成功的反伏擊戰(zhàn),    除了要能夠成功掌握敵軍的行軍路線以外,    還要是能夠保證自身的行動不被敵軍偵知,并且還要對敵方將領的判斷進行迷惑。而哨探的作用不僅在偵察行軍路線,還要做好敵軍預警,以便及時示警。這也充分說明在任何時代的戰(zhàn)爭中,情報永遠是最重要的。

    那么那些落入伏擊的軍隊,真的就等于即將全軍覆沒了嗎?其實也未必。伏擊在初期對于軍隊最大的破壞,實際上是對士兵帶來的恐慌而產(chǎn)生的軍隊失控。因此在受到伏擊的情況下,如何能夠讓更多的士兵及時恢復冷靜,便是減少傷亡最重要的一步。

    由于伏擊往往是發(fā)生在行軍地形較為狹窄的地區(qū),因此如何讓處于行軍狀態(tài)的軍隊盡快的展開就成為最關鍵的事情了。而對一支精銳之軍的要求往往是對突發(fā)情況能沉得住氣,快速應對。如果做到這兩點,被伏擊者實現(xiàn)反殺也不是不可能。

    特別是在遇到伏擊戰(zhàn)的情況下,其實最考驗將領的指揮水平。而當被伏擊的隊伍被敵人截斷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在軍隊被截斷后往往隨之而來的便是對于遇伏一方其中一部的圍殲。面對這種情況,被伏擊的指揮官就要考慮如何能夠盡快收攏手頭的己方士兵,然后進行突圍了。

    不過想要逃出生天,出了出色的指揮以外,    還要有相當好的運氣。同樣想要打好一場完美的伏擊戰(zhàn),    同樣也需要相當高的軍事手腕與技能。必竟戰(zhàn)爭,    從來不是兒戲……

    當面沿大路上宿營的敵軍,趙昺判斷應該是自居庸關增援檀州的部隊,這也是徐無難喜不自禁的說他們的部署成功了。但現(xiàn)下他想對方敵軍的領軍將領肯定也清楚,上萬的大軍成一字長蛇在路上行軍十分容易遭到伏擊,而在一面是山,一面臨谷的地形下完全暴露在敵方的攻擊之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佳木斯市| 苏尼特左旗| 东山县| 南漳县| 明光市| 竹北市| 江口县| 南岸区| 梁山县| 泰顺县| 密云县| 青神县| 宝应县| 盐津县| 拜城县| 松原市| 五华县| 河源市| 申扎县| 阳曲县| 顺昌县| 凌云县| 腾冲县| 屯门区| 泾源县| 怀来县| 化德县| 延吉市| 丽江市| 天长市| 封开县| 梅州市| 泰宁县| 朝阳县| 寻乌县| 金山区| 徐汇区| 正定县| 南投市|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