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章 收緊枷鎖-《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首先當戰爭達到一定規模之后,指揮的重要性便愈加凸顯出來,兩軍對壘時,指揮更優秀的一方往往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在古代指揮活動同樣遵循“偵查——通信——決策——通信”這個流程,所以想要進行成功的指揮,便需要實時了解戰場情況和及時將命令下達。換言之就是指揮者要擁有足夠的戰場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能力。
在古代通信設施落后,缺乏偵測手段的情況下,主要都是依靠輕騎兵來完成的。他們進行偵查活動,將偵查到的情況回報,主帥根據偵查到的情況得出下一步應當采取何種行動的判斷,再派遣輕騎兵傳達命令給分散在各地的軍隊,各支軍隊再根據命令進行相關的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輕騎兵能否偵察到足夠多的情報并將其送達主帥和將主帥命令及時送達各軍,成為了己方能否占據主動的重要因素。而需要注意的是,騎兵在傳遞信息時,往往還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區,這些地區因為缺乏雙方的軍事存在,會成為雙方輕騎兵交戰的戰場。
在這一戰場中,雙方爭奪的是戰場信息的主導權。哪一方能在混戰中獲得上風,哪一方偵查到的情況和傳遞的軍令便能及時送到。反之,則不僅因為偵查情報反饋不暢而成為了聾子瞎子,還可能會因為命令傳達不暢而使大軍陷入癱瘓。
顯然騎兵強勢的一方不僅在這方面擁有優勢,較多一方的軍隊可以獲知更多的情報。并且可以摧毀對方的信息獲取與傳遞能力。在蒙古西征的過程中就利用其數量眾多的輕騎兵進行頻繁的偵查,令歐洲各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蒙古軍的掌控中,結果就是蒙古軍隊總能了解到敵方的弱點與軟肋,從而向敵軍發起致命的攻擊。
早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就發現騎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糧食,絕其軍道”“敗其津關,發其橋梁”。指的便是騎兵可以破壞敵軍物資運輸的通道和毀壞重要的橋梁道路,從而獲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
從古至今,能令一支軍隊維持作戰狀態所需要的物資從來都是天文數字。這些物資因為規模龐大,軍隊不可能自行攜帶,所以往往采取由后方組織專門的運輸隊,以及由軍隊組織專門的小部隊在戰場周圍搜集物資兩種方式。
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其明顯的弱點:專門的運輸隊為了將盡可能多的糧食運到前線,自身不可能再隨行大軍護衛,因此在遭到襲擊時往往沒有應對的能力;小部隊因為規模小、人數少,力分則弱,戰斗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點。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規模的騎兵部隊憑借其極強的機動力搜索到運輸隊或搜集物資的小部隊,往往都是兇多吉少。所以敵方擁有大量的騎兵,奪取了交通主導權,不僅行軍道路和橋梁經常被敵軍毀壞,無論是后方的物資還是前線搜集的物資,因為敵軍騎兵的攔截,都很難被送到己方軍隊的手中。
如此導致宋軍的各個騎兵師除了擔任對大隊側翼掩護外,也抽調大量精銳編成小隊與敵游騎展開偵察與反偵察、襲擾與反襲擾作戰,而這種小規模的戰斗更加殘酷,往往是以一方被殺盡才能結束……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南涧|
甘南县|
桦川县|
会理县|
双柏县|
台北县|
台东市|
仁布县|
马关县|
阳谷县|
西峡县|
东丰县|
闸北区|
镇赉县|
顺平县|
民乐县|
漳州市|
潞西市|
栖霞市|
博兴县|
眉山市|
疏勒县|
定安县|
桦川县|
鹿邑县|
钟山县|
阜康市|
惠来县|
鹤山市|
广东省|
屏山县|
板桥市|
南郑县|
贞丰县|
洪洞县|
德庆县|
罗城|
德钦县|
绥中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