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兩強相逢-《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接到命令后,騎一師迅速前出超越前軍,向來敵方向機動。前軍各團也即刻分成數路縱隊跑步前進搶占陣地。其它各部也即刻有條不紊的展開,急速開赴各自預定陣地。一時間整個開闊地中數萬大軍分成十數股,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向前開進。
場面看似雜亂,但是忙而不亂,各部間的開進路線并無交匯穿插,卻又能保證各部能選擇最近的路線到達預定區域。而這不僅考驗的是將帥的指揮決斷,也是考校各級參謀人員的謀劃調度能力,以及基層軍官的執行力。
敵騎距此不過二十里,即便是慢跑而來用時也不過一個時辰,當漫山遍野的敵騎軍出現在視平線中時,宋軍的陣勢已經成型。在內廷與外朝分家時,御前護軍進行了縮編,由四個步兵旅改編成兩個旅,但是趙昺施了個小花招,按照‘四四’編制進行改編,使得每個旅兵員仍達一萬六千余。
倪亮布下了座‘回’字型空心方陣,邊長約四里,每邊布置兩個團,又以都為單位結成小方陣,每個小方陣留有約二十步的間隔。內層又以土山為中心布置了第二道方形防線,以輜重車圍成方陣,由都統司直屬隊據守。
兩道大陣中間成梯次設置了火炮陣地,最外圍由各都屬輕型迫擊炮分隊和營屬重型迫擊炮隊組成,打擊距離防線百步之內的敵軍;在各個小方陣之間布置了団屬速射炮陣地,用于攔截距陣地二百步之外的敵軍。
旅屬炮兵團布置在方陣的四角,可以形成交叉火力打擊中遠距離的敵軍,并可隨時調整陣地,支援前方的步軍。而炮兵旅的威遠炮和火箭炮則分別布置在第二道防線前,專司打擊遠距離目標,打亂敵軍的進攻陣型。
但是由于時間緊迫,宋軍難以開掘堅實的凍土層,挖掘壕溝,布置陷馬坑,構筑擋馬墻。而周邊又缺乏可以構筑工事的材料,也無法制造柵欄、麓角、拒馬等阻礙敵軍進攻的屏障。只能以扎營所用的槍束建起一道簡陋和疏離的防線。
按說在無險可守,又無充足的時間構筑工事的開闊地域與騎兵作戰,倪亮四面平均布置兵力,不分主次戰場等于削弱了正面的防御力量,但是如此做是有著他的算計。他也算是最早接觸騎兵作戰的新宋軍將領之一,為了學習騎兵戰術還留用俘獲的蒙古兵做教頭。
多年來鉆研騎兵戰術及隨著實戰經驗增多,倪亮也是有所得的。他知道入宋后,二百多年來宋軍的主要對手皆是擅長騎兵作戰的契丹、女真和蒙古。他們在經過與中原王朝作戰中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分別形成了自己的作戰體系,戰斗力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遼時期,騎兵部隊已經相當規范,并且有著相對明確的戰術體系。作戰時在敵陣的四面陳列騎兵,每“面”設一主帥加以統御。戰斗發生時,先讓一隊人馬發動沖擊戰術,如果占上風,就讓其他隊伍迅速跟進;如果不能取得上風,就暫且撤退,讓第二隊繼續沖擊,其他隊伍押后。
金朝的騎兵則有比較明顯的職能劃分。前排著重甲持槍或棍棒等近身兵器,后排著輕甲并使用弓箭進行射擊。到了后期,輕騎兵與重騎兵完全分離,采取分隊而立的方式布陣。鐵浮屠與拐子馬便是重輕騎聯合作戰的形式,以重騎兵去沖垮敵人陣型,再以輕騎兵去從兩翼包抄截殺逃散的敵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芷江|
扎囊县|
建德市|
东乡县|
伊宁县|
自贡市|
伊金霍洛旗|
区。|
福安市|
台北县|
灵丘县|
翁牛特旗|
额敏县|
昂仁县|
达拉特旗|
章丘市|
华安县|
沁阳市|
阳江市|
罗山县|
永城市|
盘锦市|
天水市|
舟曲县|
米脂县|
福贡县|
革吉县|
恩施市|
岐山县|
汨罗市|
浙江省|
绥中县|
丰原市|
苗栗市|
无棣县|
兴海县|
永丰县|
康平县|
咸宁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