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章 擅者為之-《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當年宋太祖基于自身的政治基本盤選定“重文輕武”的道路,本是無可厚非。但除了得到君主青睞的士大夫集團、在國家制度框架上形成對武將階層的壓制外,更憑借著對輿論的掌控,樹立起一個又一個“文臣知兵”的形象,一點點從根本上瓦解了武將集團的自信。
武將們呢?他們在“重文輕武”的魔咒禁錮下,逐漸失去了精氣神,成了赳赳武夫,在“文臣知兵”的大環境下任由擺布,成了沖鋒陷陣的工具人。所謂“好男不當兵,好貼不打釘”。最優秀的人才是一心一意科舉做官,不愿意去當兵,畢竟武職空間有限,地位又低,實在是挺郁悶。
但世道好輪回,大宋武將集團的衰落,終究導致了國家危機不斷,在經歷了與遼、金、元三個王朝不斷的戰爭后,終于鬧得家破人亡。而報應最終落到了趙昺身上,他不得不以稚童年紀登基,為復宋艱難奮斗。
趙昺十分清楚大宋延續二百多年的重文輕武政策,在戰亂時期必須改變,不能讓人家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玩命兒,還把人家當孫子。所以他在開府之后便努力扭轉這個局面,不僅是體現在待遇上,主要還是政治上,以此來抬高武人的地位。
而要延續改變二百余年的政策談何容易,‘輕武’的觀念早已自上到下深入骨髓,甚至連武人自身都認命的狀態下,趙昺的提出‘文武相濟’的用人原則,以改變當前的形勢。當然要改變業已形成的傳統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戰爭中武將紛紛叛離的狀態下。
因此自趙昺登基十余年來,他通過實施文武同階,削減武階,軍政分開及官制改革等措施,使得武將也可以有機會參與國家決策,提升他們的政治地位。但是每一項改革都會遭到文臣集團或明或暗的抵制,不想放權給武人集團。
上層官僚尚且抵制,底下執行起來必然也是困難重重。而今天幾位只是文官系統最底層的監當官酒后的無心爭論,正是文官集團內心的普遍反應,仍有以文御武,篡取軍功的心思,老祖宗留下的重文輕武流毒仍難以清除,以致這些小官們的言行仍然時有流露……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朱瑜眼見謝斌在王欽咄咄逼人的言語下難以抵擋,出言幫腔道,“韓、范兩位乃是我朝賢相,西夏入寇他們領軍討伐,打得其聞風喪膽,不敢犯界,其能不遜于諸葛孔明!”
“呵呵,他們不提也罷,實在是兩個偽君子!”王欽冷笑著道。
“韓、范兩位大賢文可治理地方、輔佐君王;武可定國,穩定邊疆。這皆是史書有載,百姓愛戴的賢相,王兄怎能妄言誹謗!”謝斌著惱道。
“不要為那些所謂的典籍所迷惑,便說韓琦奉旨抵御西夏進犯,他好大喜功擅改安邊之策出兵西夏,又枉顧糧草不濟的事實,一意孤行令任福孤軍深入。結果中伏兵敗,十幾萬將士葬身好水川,其卻諉過于戰死疆場的任福,令大宋將士寒心,再無進取之心,他不是偽君子又是何物?”王欽有些激動的反駁道。
“明明是任福好大喜功,韓相在出兵前還特意叮囑再三,令其:茍違節度,雖有功,亦斬!”要知道韓琦三朝為相,乃是后輩讀書人的楷模,被王欽如此貶損也按捺不住與其分辨道,“反而是任福小勝幾陣,便違背帥令輕敵冒進,以致中伏,不僅自己陣亡,還連累了十幾萬的將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西青区|
哈巴河县|
淮安市|
沽源县|
贡山|
崇仁县|
屏东县|
佛坪县|
乌拉特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易门县|
繁峙县|
成安县|
红桥区|
时尚|
霍州市|
丰县|
胶南市|
耒阳市|
马山县|
保康县|
钟山县|
五常市|
明水县|
阿拉善左旗|
淮北市|
治多县|
道真|
资兴市|
中方县|
泊头市|
博兴县|
北宁市|
彰化市|
定远县|
唐海县|
金沙县|
维西|
永丰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