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要講策略-《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臨安皇宮后殿的氣氛有些沉悶,在座的除了趙昺,還有陸秀夫、文天祥和王應麟,及兵部尚書陳任翁、樞密院副使韓振列席。這次會議應該算是特別會議,專門商討‘閬中事件’的應對之策。
此時兩份文卷在幾個人手中傳閱,一份是川蜀制置使劉師勇及第十軍都統(tǒng)張達兩人關于閬中事件始末的聯(lián)名上書和一份來自蒙元方面的所謂‘捷報’。而在趙昺手中還有一封來自事務局川蜀站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在‘閬中事件’發(fā)生的次日第一時間就通過自有渠道傳回了臨安,比之蒙元朝廷獲悉還要快上兩日。
來自現(xiàn)代的趙昺同樣清楚通訊的重要性,他在收復江南后就利用蒙元方面設置的完備驛站系統(tǒng)重建了自己的消息傳遞網(wǎng)絡。同理,每收復一地最先恢復的就是驛站系統(tǒng),以便朝廷能夠在獲知后盡快做出反應。以致軍中皆言,最快的船和最好的馬都不在軍中,而是歸驛傳系統(tǒng)所有,可驛站就是皇帝家的產業(yè)。
所以趙昺已經(jīng)通過事務局方面最先了解到閬中事件的內容,但是探子們終歸不是軍事出身,對于戰(zhàn)斗經(jīng)過描述的有些含糊不清,但也足夠他對事件的性質做出判斷。而劉師勇兩人的上書則詳細描述了戰(zhàn)斗的始末,更為專業(yè),也便于判斷失利的原因。
結合三份報告,可以看出事件的發(fā)生是件有預謀的,而主要原因則是來自于蒙元方面的內斗和汪氏對利益的爭奪。因而起因絕非是汪惟孝所稱的是突發(fā)事件,也不是劉師勇所說的雙方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遭遇戰(zhàn),應該算是件政治事件。
趙昺據(jù)此分析,還原了事件的本來面目。事件的起因應該是在雙方和議簽署后,汪氏不愿意放棄既得利益,而與試圖獲得儲位的甘麻剌一方相勾結。闊闊真方面因為鐵穆耳長期滯留大宋,將此歸結于汪氏,從而栽贓陷害汪平昌,以此打壓汪氏,試圖逼迫其遵旨退出西川。
至于這場戰(zhàn)斗宋軍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也絕沒有蒙元方面捷報那么夸張,反而是他們的損失要大的多。不過歷來戰(zhàn)爭都是這樣的,虛報戰(zhàn)功也是難以消除的頑疾。不過其中也有個規(guī)律,越是宣揚的大勝,其實往往背后就是慘敗;而彼方宣傳損失慘重,其實卻不一定有那么大。
不過趙昺也從這場戰(zhàn)斗中看出戰(zhàn)斗形勢的改變,而其中也有教訓。據(jù)張達報稱,此次與汪氏發(fā)生沖突的是第十軍三師二團,他們受命乘船溯江而上前往閬中地區(qū)接收。因為汪氏一直不肯遵守和議退兵,雙方時有沖突,因此各部都十分警惕,他們一邊遣人與汪氏方面聯(lián)絡,一邊在渡口構筑了營壘。
汪氏方面當然是拒絕退兵,理由自然是千千萬萬,于是宋軍派出先遣營向閬中城偵察前進,途中遇到敵兵正驅趕城外百姓向漢中方面前移。要知戰(zhàn)爭的起因雖然各有不同,但古代戰(zhàn)爭的目的皆是人口、土地和資源,而宋蒙間的協(xié)議是不準遷民,不得破壞耕地及生活、生產設施和房屋。
先遣營見狀上前阻止敵軍驅民,而蒙元方面不但不停止,反而開始屠殺不肯走的百姓。宋軍與敵爆發(fā)了沖突,己方兵力占優(yōu),但仍然保持了克制,雙方只是發(fā)生了打斗,敵軍不敵撤退。但很快又有大批敵軍趕到,仍然試圖將百姓擄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公主岭市|
海林市|
西安市|
郓城县|
绥江县|
双城市|
若羌县|
北安市|
遂溪县|
青河县|
弥勒县|
通辽市|
修水县|
淅川县|
海丰县|
航空|
怀宁县|
上犹县|
石台县|
南丰县|
利辛县|
涟水县|
永泰县|
洮南市|
三河市|
科技|
达尔|
石嘴山市|
微山县|
灯塔市|
临夏市|
澄迈县|
铜山县|
石河子市|
灵宝市|
耿马|
乐业县|
嫩江县|
佛山市|
泗阳县|